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百米剪纸艺术作品——《大运河》,将在8月18日—21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惊艳亮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鸿篇巨制的剪纸作品将在博览会上引起怎样的震撼?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和地方特色产业,剪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金坛剪刻纸艺术中心负责人、百米剪纸长卷《大运河》主创者杨兆群。
通过博览会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喜欢金坛刻纸
杨兆群首先介绍了即将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亮相,由他发起并主创,六省二市作者参与、合作的百米长卷《大运河》。《大运河》作品于2020年完工,是一幅百米刻纸长卷作品,2021年,《大运河》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品《大运河》常州段
杨兆群表示,通过学习才能进步,积极参与
主办的展览活动,不仅是金坛刻纸艺术家走出金坛,和全国大师们学习、交流,开拓视野、传承思路、互学互促的机会,也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金坛刻纸的重要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本届博览会平台和媒体宣传优势,把金坛刻纸更好地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金坛刻纸。在本届博览会上,除了《大运河》,还有多幅我的学生创作的作品,比如《祖国颂》《龙腾盛世》《吉祥百虎》等,参展作品很好地展现了金坛刻纸的艺术水平。”他说。
关于参展的目标,杨兆群表示,“首先我们希望通过展会让更多的人了解金坛刻纸,喜欢金坛刻纸;其次,希望在博览会上争取得到优异的成绩,以此提高剪刻纸作者的自信心,更好地传承金坛刻纸艺术;第三,以参展促进剪刻纸艺术水平的进步,让金坛刻纸与各行各业学习交流,探索发展新行程。
多年坚持进行剪纸历史和文化研究
杨兆群多年来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带领团队创作了一批精品刻纸并在金坛地区开展剪纸历史和文化的调研,整理出金坛刻纸的传承脉络,出版相关教材和视频教程,为传授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提供智力保障,已出版《当代剪纸家》三期系列丛书和《一刀一纸一世界》书籍。
多年来他还持续在全国各地寻访民间剪纸老艺人,搜集传统剪纸作品,创建剪刻纸文化艺术资源库,为人才培养提供信息资源。
杨兆群注重与国内剪纸名家的交流,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主动请名家来金坛搞创作、办展览,进行剪纸文化的专题研讨活动。此外,金坛剪刻纸艺术中心还与高校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比如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进行合作,传播传统文化、传习非遗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多年来,杨兆群的作品获得了很多荣誉,2008年他主创的巨幅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2010年8月创作的作品《丰收的喜悦》荣获“第五届国际剪纸展特别奖”,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和谐》获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作品《晚作》获2015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作品《梁祝化蝶》获2017中国(苏州)“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杨兆群创作的作品《福鼠迎春》,获首届中国江苏乡土人才“三带两助”建设成果展金奖。
此外,杨兆群的作品还在一些重要的国家级展会上展出。2021年6月,作品《华夏一家亲》和《我们的节日》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202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作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入选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中共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发展中心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党在我心中·红色印象”全国剪纸邀请展。
作品《鹊桥会》
打造非遗名片 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重要的民间艺术,金坛剪刻纸艺术中心还在当地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杨兆群介绍,金坛剪刻纸艺术中心一直以来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培训刻纸爱好者,让刻纸走进生活,积极开展传播活动,在乡村重新散发魅力。中心一方面将剪纸和当地乡村的名优特产紧密结合,作为金坛的特色非遗名片对外宣传和展示;另一方面,积极加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特色项目,为乡村振兴助力。
关于金坛剪刻纸艺术中心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蓝图,杨兆群表示,未来除了做好剪刻纸艺术创作外,金坛剪刻纸艺术中心将更加重视后续人才培养,吸收人才,发展非遗传承体系。此外,中心还将继续做好当地金坛刻纸艺术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开发刻纸文创新产品,让剪刻纸这一非遗技艺焕发出时代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