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能在轻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2008-12-10 来源:中轻联研究室
高举旗帜 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为实现世界轻工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陈士能
(2008年12月10日)
同志们: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轻工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就是要结合轻工业的实际,认真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激励斗志,增强信心,更加自觉地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共同开创我国轻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保持轻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世界轻工强国”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围绕这个主题,我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坚决抛弃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我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两大背景时曾经指出: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为了认真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当时的轻工业部于1979年1月4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轻工业厅局长会议,会后向国务院写了《关于轻工业工作着重点转移问题的报告》,国务院批转了这份报告,要求“加快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城乡市场”。不久之后,党中央决定从1979年到1981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主要是调整农、轻、重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国家强调“把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对轻纺工业实行了在生产计划、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能源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银行信贷等方面“六优先”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引进技术装备和吸收外商投资方面安排了一大批轻工项目。各项措施的认真落实,有力地推动了轻工业生产,有效地增加了消费品供给。
现在回过头来可以清楚地看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之初,改革方面首先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开放方面首先从设立深圳、珠海等四个特区进行试验;工业方面则是从调整比例关系入手,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集中解决供给问题;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主要是解决全体人民的温饱问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解决吃穿用成了第一位的任务。许多经历过的人都记得,当时物资匮乏,供应紧缺,多数消费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主要原因是严重的供给不足。从“文革”之初到三中全会之前的十几年间来看,人均消费粮食由183公斤增到195公斤,平均年增不到1公斤;食用油由1.7公斤降为1.6公斤;猪肉由6.3公斤增到7.7公斤,平均年增0.1公斤;食糖由1.7公斤增为3.4公斤,平均年增0.13公斤;各种布由6.17米增到8.03米,平均年增0.14米。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轻工消费品中三大件代表之一的手表,每百人占有仅为1.95只;肥皂等洗涤用品人均消费量仅为1.0公斤;全国啤酒产量仅为40万吨,饮料(主要是汽水)仅为28万吨;牙膏、火柴、电池、灯泡、饭碗等都供应紧张;日用家具、皮鞋等成了很难买到的奢侈品;家用洗衣机和房间空调器年产量分别只有0.04万台和0.02万台。在当时的供给状况下,连简单的日用小商品如缝衣针、发夹、钉鞋钉、洗衣板、纽扣等等都显得紧缺,甚至成为国务院领导人要给予关心的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使人们体会到,在“僵化”的状态下,“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
经过改革开放的初期起步阶段之后,从党的十二大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全面展开并取得重要的成果,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明确了“初级阶段”,确定了“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初步格局。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到了二十一世纪。各项改革整体推进,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实现了加入WTO的过程,由此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现在这六年,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把改革开放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这个进程中,我们轻工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24.9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67倍,在世界的排名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收入由1132亿元增加到51322亿元,增长了45倍。贸易总额由206亿元增加到21738亿元,增长了105倍,成为世界第3大贸易国。外汇储备由区区的1.67亿美元猛升到1.53万亿美元,增长了9161倍,成为世界第一。从轻工业来看,30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2008年,全国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9万亿元,是1978年的80倍;利税预计8080亿元,利润预计5000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43倍和62倍;出口商品总值预计3000亿美元,增长近140倍(2007年为2703亿美元,是1978年的128倍,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2%)。改革开放30年来,轻工产品累计出口额接近2万亿美元;据可以查到的数据,1996~2007年的12年间,轻工实现贸易顺差为10113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额的66%。
30年来,轻工业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的特点,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有力地实现了轻工自身的发展。对应“分三步走”的总体要求和“三个10年”的大体时间进程,轻工业主要成绩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1978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应人均GDP翻番达到500美元的水平,轻工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实现了由紧缺到保障供给再到自给有余的重要转变,彻底告别了“票证”,不仅迅速解决了温饱水平下满足供给,还为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做了重要的准备。当时的标志之一是消费品中的老三大件热开始转向新的几大件,之二是出国人员不再热衷从国外往国内带家电等消费品了。
第二段,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对应人均GDP翻两番达到1000美元的水平,轻工业全面发展,我们开始成为轻工业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消费水平由温饱逐渐上升到初步达到小康,轻工产品的大量出口,使我们在世界上逐渐拥有了数量上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国内消费不仅在数量、品种上得到满足,而且还逐步出现对高档、个性、时尚的追求;国际市场上则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的消费品。
第三段,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近六、七年,对应人均GDP逐步达到2000~3000美元的水平,随着整个国力的提升,我国轻工业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稳固地确立了世界轻工业生产大国地位的基础上,正在努力实现“由大到强”的新跨越。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轻工业国际化和市场化都进入比以往更高的程度,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同时发展,并进入更高的竞争水平,对创新、节能、减排的要求更高,推动了新一轮的调整、转变和提升。
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要求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需求,30年来,我国轻工业经历了告别短缺,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再向更加富裕的小康发展,进而向全面小康迈进这样一种发展历程。我们已经确立了世界轻工大国的地位并正在向强国迈进。从国际看,轻工产品目前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机械、日用陶瓷、灯具、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鞋、钢琴、农地膜、盐等一百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纸及纸板、饮料、塑料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五金制品、电池、羽绒等行业成为中国在全球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从近几年造纸、自行车、饮料、电池、陶瓷、皮革、家具、家电、化妆品等行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可以看出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从国内看,许多重要轻工产品的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消费量)有了显著提高。人均纸消费量已由不足5公斤上升到55公斤;糖消费量已由3.4公斤上升到19.6公斤;洗涤用品由1公斤上升到5.4公斤;手表由每百人1.95只上升到人均2.35只;皮鞋由1亿双增长到33.6亿双;圆珠笔由2.5亿支增长到130亿支;盐不仅跃升到产量世界第一,而且创出了加碘盐惠及全民健康的东方奇迹;饮料由产量不足50万吨增长到5110万吨,人均达到40公斤;啤酒产量由不足40万吨增长到4100万吨,人均超过30公升;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城市百户拥有分别达到97台、92台和87台,农村分别达到43台、23台和7台。改革开放之初几乎很少见的羽绒制品、健身器具、新的化妆品、机电一体化的缝纫机、衡器和高档玩具、高档家装用品、高档文化艺术品、高档礼品以及高档奢侈用品,现在不仅应有尽有,而且不断翻新,从多方面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轻工业的发展,对增加就业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全国轻工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500万人;由于轻工业多数行业与农业农村关系密切,所以轻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的农业发展,还带动相关就业超2亿人。
我们轻工业不只是发展经济的主力军,而且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阶段里,充当了探索改革开放的先行和主力。我们轻工行业率先从供销、定价、自营出口、外汇分成、项目投资、引进、合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突破,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模式。我们率先面对外资外商的进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着力探索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创业发展问题,在“物权法”中对集体所有权的立法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终于写入了法律;同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做了许多探索性和建设性的工作。我们下大力量抓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和推动创新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成了越来越强大的推动力;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起到了带头和代表的示范作用;轻工特色产业集群和轻工知名展会发挥了重要的特色引领作用;产学研结合和增加科技投入对创新发展产生了极为有利的推动,促成了科技成果的积极转化和加速推广;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各种人才的吸收、培养,为行业发展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活力;与包括金融界等各方面的不断接触和加强合作,使企业在竞争中提高了水平和实力;在与“三农”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互相支持、共同受益的新形式、新机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联合会和总社不断经受了考验,不仅率先进行了接连几次的机构改革,探索了工业行业协会发展的路子,还下大力量研究了总社和各地联社改革发展以及会社合署办公的特殊问题,在为企业、为政府服务的过程中,日益增强了服务意识,拓展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水平,对促进行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经过“非典”、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的严峻考验和成功举办奥运、成功发射神舟飞船等活动,尤其是目前面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新挑战,更加显示了我国和我们轻工行业在改革开放30年来所凝聚的实力和战胜艰难险阻的能力。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使我们中国人民从此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而且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也是巨大的贡献。
同志们!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在我们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轻工行业和集体经济,在30年的奋斗实践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向长期以来为祖国轻工业和集体经济的改革、开放和不断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轻工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的上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宝贵的经验,深切的体会
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做了全面、准确、深刻、权威的表述,概括起来就是“十个结合”。学习这“十个结合”,联系轻工的实际,我们有这样几点认识。
1、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思想,这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要着重体现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从轻工业30年来的发展进程看,每个阶段的成绩都是解放思想,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僵化”局面才取得的,都是不断改革、不断开放才取得的,都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和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才取得的。为了取得新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不断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办好,把轻工业发展切实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新的解放,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2、坚持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们已经是世界轻工大国,但还不能说是强国。如果考虑到人口、资源、环境等客观因素和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等主观因素,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还很大。美、日、德、英、法、意六国人口大约为6亿,占世界人口大约10%,但他们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55%;我国人口占全球比重约为20%,经济总量比重还不到全球的6%。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和国际贸易规则上的优势,对我们是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把这些转换为后发优势的可能。
从我们轻工发展来看,由于不断扩大开放,才使我们不仅明显地感到差距和压力,也不断学到和利用了国外的好东西,由此不断推动我们的新发展。如果不学习、不引进、不利用国外的好东西,不敢顶着加入WTO之后的压力前进,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水平,更不会有实现“由大到强”跨越的基础、勇气和信心。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抓住当前的时机,把我们的能力和实力进一步提高,以新姿态来迎接新的挑战,努力争取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3、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轻工行业近些年来一直把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行业发展作为突出的任务,通过技术、管理等各种手段努力打造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轻工产业,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后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自主创新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对轻工业来说,更是如此。30年改革开放的事实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使我们得到快速、持续、协调发展,成为世界轻工大国。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按在轻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国有企业占55.2%,集体企业占44.8%;其它成分几乎可以忽略。到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7.5%;集体及集体控股企业占7%,民营企业占53.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32.4%。这些年来,国企的改制,集体和合作制的新探索,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港台和外商外资的大举进入,各种所有制的混合等,形成了新的格局,也为轻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坚持和进一步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协调发展,各展其长,互利共赢。
5、坚持发挥行业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30年来,轻工行业管理机构进行了多次改革。各地方的轻工业管理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中轻联成立以来,同总社一起,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业和争取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轻工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要求行业组织进一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来,轻工行业管理机构经过了多次改革。2001年,国家轻工业局撤销, 成立,轻工业的管理体制实现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转变。中轻联是轻工业全国性、综合性的、具有服务和管理职能的工业性中介组织,授权负责管理轻工业各专业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和直接管理原国家轻工业局直属事业单位。随着国家轻工业管理体制的变化,各地方的轻工业管理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经过多年改革实践,轻工行业已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新的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发挥了联结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组织作为国家经济管理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轻联成立以后,在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制定和落实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进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培育品牌,参与制定标准,为宏观决策服务,推进行业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会展经济,增强行业凝聚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应对突发灾害,提出政策建议,协调研究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强化自身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我们多次向中央领导反映汇报城镇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和要解决的新问题,并提出有关政策和立法方面的建议;这些意见不仅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而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和“物权法”等重要立法及相关政策措施中得到体现。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轻工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熟悉行业情况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引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努力保持行业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向国务院领导汇报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张德江副总理在我们呈送的报告上很快做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36次常务会议,出台了促进轻纺工业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这是近年来对促进轻工业发展力度最大的政策措施。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行业组织的作用,为轻工业的发展做好相应的各项服务工作。
6、始终坚持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党和政府的支持。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最近的金融风暴再一次证明,只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有效应对危机,并抓住机遇,实现新的长久发展。我们轻工业改革开放中的每项成绩,都是依靠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新形势面前,我们更要自觉地坚持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不断夺取新胜利。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轻工业和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字方针”和“六个优先”政策,以及在80年代集中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扩大开放和发展沿海“三来一补”合资合作等政策;直到最近的国务院专题研究支持轻纺发展,出台六条政策措施,都是党和国家支持轻工业发展的最生动最直接的例证。
还有近几年,我们接连三次(06、07、08年)向国务院领导写信反映有关轻工业发展的问题和建议,温总理不仅迅速作出批示,而且国务院有关部门很快做出反应,专门听取我们的意见,与我们一起逐项研究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推进落实。各地 也都有相似的态度和动作,象广东、浙江、山东、黑龙江、宁夏、上海、天津等省区市,都专门安排研究了轻工业发展的思路、规划、政策等,并从多方面给予具体指导的支持。这些都是轻工业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除了以上这六条之外,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以总结。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使我们更加进一步理解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大家都深切的体会到:改革开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好。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在党的领导下,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严峻的挑战,美好的前程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和进步,我们在回顾、总结的同时,还应当面向未来进行深一层的思考和对今后进行必要的谋划,这样,才能把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经验承接下来,发扬光大,使我们的事业进一步打开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了生动鲜明的描述,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在新的时期,我们面对着人民的新期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社会转型出现的新特征,国际环境发生的新变化,特别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加充满信心和增强自觉性,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夺取新胜利。
当前,从总体上看我们至少面临以下几大方面的挑战:
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问题;
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矛盾问题;
四是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
五是国际经济、金融、政治、科技、文化以及军事、外交方面的种种压力,包括当前国际范围内几乎同时发生的金融、能源、粮食、气候的危机,也包括未来可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危机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还必须关注我国有13亿到15亿人口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到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在人口问题上将会出现“三个高峰”:一是当前已面临的就业高峰;二是2030年左右的人口总量高峰;三是到40年代出现的“老龄化高峰”;还应看到我国有8亿农村人口,必须考虑这一突出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走出一条包括面对大量人口的供给、就业在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发展轻工业必然面临的问题。
就我们轻工业本身而言,还包括长期以来粗放发展方式形成的许多问题,总体上有机构成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创新能力偏低,而现有科技投入和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等自身存在和积累下的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在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来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增强创新的活力,增大创业的实力,增加应对风险的能力,满怀信心地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迎接改革开放的新任务,我们当前应该切实研究和抓紧办好以下一些事情。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
首先是使作为领头人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和各方面的骨干精英能认识、领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观念的正确是第一位的,要让科学发展观成为统领一切发展领域的指导思想。这件事做好了,思想就正了,各种发展的规划、方案、意见、办法和工作的推进就顺了,就能不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各方面的关系也会比较容易协调,合作共赢的事也会比较容易推进了。
2、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需求的新变化。
要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地、科学地研究社会需求发展的新变化,特别是要研究消费需求的新动向、新领域、新变化,以科学的研究成果来为消费品工业发展提供依据。社会需求、社会消费是推动消费品生产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甚至更高的阶段,城市、农村需求都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有些方面我们能从国外和过去的实践找到经验,还有许多方面必然会带有中国的特色和时代的特征。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解决新时期中国消费品工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行为更加科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解决新形势下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变化、新格局带来的新问题,解决不断渗入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问题,应当认真下力量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把握。
3、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好“十二五”期间轻工各行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对于实现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非常关键。我们要在推进完成“十一五”计划的同时,认真谋划好“十二五”期间的行业发展,切实推进轻工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这件事,当然政府有关部门要做;我们作为行业组织,也应当自觉地来做,而且要发挥“双向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咨询建议作用,还特别要把有关政策建议和总体协调的事办好。这对于推动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会起到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原来的增长方式还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需要,过分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终究难以为继,不转变这种增长方式,就不能实现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轻工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从单纯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不污染转变;从低价位竞争向有自主品牌的高质量、名品牌、优服务转变;从重视单一市场向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际市场多元化转变;从主要重视经济效益向重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转变,从而实现轻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危机具有对发展的倒逼机制。在国际市场繁荣的条件下,中国企业没有生存的危机,安于现状,主要依靠简单加工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出口。由于我们有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所以改变发展方式长期没有突破。但是,在需求不振的新形势下,就提出了以新产品创造新需求,以新技术提升竞争力的要求。不进则退,这个道理在危机冲击下特别明显。这既是企业要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行业组织,作为政府的参谋、助手,在政府制定政策时要当好参谋、出好主意的,要关注的机制问题。政策上不能只考虑提供资金帮助企业生存,同时也要体现不能让企业在低水平下生存、发展。政策支持要有利于行业和企业在抵御危机中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的提升创新。
5、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设创新型的行业,着力推进行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要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品牌战略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提高产品自主开发水平,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对于轻工的一些行业来说,引进技术是一条迅速跨越提高的有效办法,但一定要做好引进后的一系列工作,不能再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品牌,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也是保证轻工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积极推进企业开展创行业名牌活动,加快推进争创世界名牌步伐。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在家用电器、缝制机械、皮革、羽绒、家具、制笔等行业争创世界名牌取得突破。到2020年,争取有更多的轻工行业能创立中国世界名牌。
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倡、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在原料生产基地、产业集群地区建立省级行业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有条件的行业要申请建立国家级行业研发中心。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将企业的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主要专业转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结合起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还要注意解决增加风险性投资和科技成果市场化的问题。
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各类人才,要与社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各种形式合作为行业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要加强质量标准工作,特别要注重安全、卫生、健康方面的标准。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修订行业有关标准,为企业生产、开发、管理、营销提供规范和依据。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带动产业的提升。
6、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国际化竞争中推动行业增强竞争实力。
轻工行业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根据加入WTO之后的实际情况,我们要不断把握和适应国际市场的普遍规则;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订立、修订和完善进程,努力争取使之符合我国发展的利益,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要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要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从外向型优势向创新型优势转变。目前我国轻工产品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今后要在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在战略导向上更加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结构、效益,逐步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由出口创汇型和数量型向出口效益型和质量型转变。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努力使我们的产品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走向中、高端。要加快做好新的市场开拓,实现多元化和多种方式的出口贸易,免受美欧日市场变动的过度影响,同时把对其它市场的贸易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向外发展,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鼓励自主品牌走出去,同时注重利用好国外各种资源。
7、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中轻联和总社要特别注重集体经济的发展问题。集体、合作经济有着制度上的特殊优势,它把分散的个体资本和生产要素通过联合变为比较集中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的生产要素,既在生产力上体现了社会化的要求,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在生产关系上体现了公有制,它对资产实行“个人所有、集体占有”,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成为企业主人,职工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制度,这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机制更加灵活,与个体私营企业相比,没有尖锐的劳资矛盾,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安定团结。集体经济是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有效形式,是从制度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对于加快小城镇建设,改变“二元经济”,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不断学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总结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中的经验,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符合我国特点的发展模式,不断推动集体、合作经济取得新发展。
8、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正在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作为出口较多的产业,轻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11月19日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轻纺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这对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轻工业来说是雪中送炭,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克服当前遇到的各种困难。保持轻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应对、要投入,但应对要科学,投入要科学,投向选择要准。当前的危机,同时,也是产业升级的契机;低潮时期,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明显,也正凸显了提高技术能级,推动产品优化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抓住和利用好当前市场环境趋紧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科技进步、调整结构,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支持力度,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也是我们走出困境,赢得明天的根本之道。
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问题;更加注重劳动就业的新问题;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为“三农”服务的各项工作;做好扩大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的工作;切实做好集体企业、非公企业有关问题的调研;做好与金融业的协调衔接工作。还要强调进一步搞好中轻联和总社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切实抓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有关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从当前来讲,我们必须从行业本身和国内外的现实情况出发,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党中央要求我们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指示,把这方面的工作抓紧抓好。我们正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逐项推动衔接落实有关支持轻纺工业发展的六条政策措施,抓紧调查研究,抓紧分析问题,抓紧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抓紧对行业内的督促协调,对4万亿刺激性投资的相关事项也在各个层面开展相应工作。
11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最近这两天,正在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过几天,中央将召开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会议要求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各项措施落实好。我们要联系轻工行业的实际,认真学习领会这些重要会议的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按照中央的部署,把当前的工作做好,把明年的工作安排好,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进一步谋划好,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一项一项组织落实好。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和我国轻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这让我们感到骄傲,充满信心。同时也深深感到,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有些方面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总目标,同时提出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幅上升,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要稳步提高,要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要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等一系列重要目标,让人感到前景美好而现实,任务艰巨而光荣。特别是任务中提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和“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两项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要求。这两项同我们轻工业关系密切,意义重大。从根本上说,实现了这两项要求,大体上我国就可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正迈向新的发展时期。在新一轮的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我们既面临严重的挑战,同时也面对空前的机遇,在困境中我们的意志、能力和智慧将得到检验,经过严峻的考验,我们必定会得到新的提升。到2020年乃至建国百年时,我们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强大,我们一定会成为世界轻工强国,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必定会更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夺取新的胜利!
为实现世界轻工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陈士能
(2008年12月10日)
同志们: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轻工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就是要结合轻工业的实际,认真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激励斗志,增强信心,更加自觉地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共同开创我国轻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保持轻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世界轻工强国”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围绕这个主题,我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坚决抛弃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我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两大背景时曾经指出: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为了认真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当时的轻工业部于1979年1月4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轻工业厅局长会议,会后向国务院写了《关于轻工业工作着重点转移问题的报告》,国务院批转了这份报告,要求“加快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城乡市场”。不久之后,党中央决定从1979年到1981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主要是调整农、轻、重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国家强调“把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对轻纺工业实行了在生产计划、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能源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银行信贷等方面“六优先”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引进技术装备和吸收外商投资方面安排了一大批轻工项目。各项措施的认真落实,有力地推动了轻工业生产,有效地增加了消费品供给。
现在回过头来可以清楚地看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之初,改革方面首先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开放方面首先从设立深圳、珠海等四个特区进行试验;工业方面则是从调整比例关系入手,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集中解决供给问题;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主要是解决全体人民的温饱问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解决吃穿用成了第一位的任务。许多经历过的人都记得,当时物资匮乏,供应紧缺,多数消费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主要原因是严重的供给不足。从“文革”之初到三中全会之前的十几年间来看,人均消费粮食由183公斤增到195公斤,平均年增不到1公斤;食用油由1.7公斤降为1.6公斤;猪肉由6.3公斤增到7.7公斤,平均年增0.1公斤;食糖由1.7公斤增为3.4公斤,平均年增0.13公斤;各种布由6.17米增到8.03米,平均年增0.14米。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轻工消费品中三大件代表之一的手表,每百人占有仅为1.95只;肥皂等洗涤用品人均消费量仅为1.0公斤;全国啤酒产量仅为40万吨,饮料(主要是汽水)仅为28万吨;牙膏、火柴、电池、灯泡、饭碗等都供应紧张;日用家具、皮鞋等成了很难买到的奢侈品;家用洗衣机和房间空调器年产量分别只有0.04万台和0.02万台。在当时的供给状况下,连简单的日用小商品如缝衣针、发夹、钉鞋钉、洗衣板、纽扣等等都显得紧缺,甚至成为国务院领导人要给予关心的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使人们体会到,在“僵化”的状态下,“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
经过改革开放的初期起步阶段之后,从党的十二大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全面展开并取得重要的成果,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明确了“初级阶段”,确定了“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初步格局。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到了二十一世纪。各项改革整体推进,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实现了加入WTO的过程,由此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现在这六年,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把改革开放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这个进程中,我们轻工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24.9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67倍,在世界的排名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收入由1132亿元增加到51322亿元,增长了45倍。贸易总额由206亿元增加到21738亿元,增长了105倍,成为世界第3大贸易国。外汇储备由区区的1.67亿美元猛升到1.53万亿美元,增长了9161倍,成为世界第一。从轻工业来看,30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2008年,全国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9万亿元,是1978年的80倍;利税预计8080亿元,利润预计5000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43倍和62倍;出口商品总值预计3000亿美元,增长近140倍(2007年为2703亿美元,是1978年的128倍,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2%)。改革开放30年来,轻工产品累计出口额接近2万亿美元;据可以查到的数据,1996~2007年的12年间,轻工实现贸易顺差为10113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额的66%。
30年来,轻工业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的特点,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有力地实现了轻工自身的发展。对应“分三步走”的总体要求和“三个10年”的大体时间进程,轻工业主要成绩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1978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应人均GDP翻番达到500美元的水平,轻工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实现了由紧缺到保障供给再到自给有余的重要转变,彻底告别了“票证”,不仅迅速解决了温饱水平下满足供给,还为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做了重要的准备。当时的标志之一是消费品中的老三大件热开始转向新的几大件,之二是出国人员不再热衷从国外往国内带家电等消费品了。
第二段,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对应人均GDP翻两番达到1000美元的水平,轻工业全面发展,我们开始成为轻工业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消费水平由温饱逐渐上升到初步达到小康,轻工产品的大量出口,使我们在世界上逐渐拥有了数量上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国内消费不仅在数量、品种上得到满足,而且还逐步出现对高档、个性、时尚的追求;国际市场上则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的消费品。
第三段,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近六、七年,对应人均GDP逐步达到2000~3000美元的水平,随着整个国力的提升,我国轻工业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稳固地确立了世界轻工业生产大国地位的基础上,正在努力实现“由大到强”的新跨越。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轻工业国际化和市场化都进入比以往更高的程度,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同时发展,并进入更高的竞争水平,对创新、节能、减排的要求更高,推动了新一轮的调整、转变和提升。
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要求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需求,30年来,我国轻工业经历了告别短缺,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再向更加富裕的小康发展,进而向全面小康迈进这样一种发展历程。我们已经确立了世界轻工大国的地位并正在向强国迈进。从国际看,轻工产品目前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机械、日用陶瓷、灯具、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鞋、钢琴、农地膜、盐等一百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纸及纸板、饮料、塑料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五金制品、电池、羽绒等行业成为中国在全球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从近几年造纸、自行车、饮料、电池、陶瓷、皮革、家具、家电、化妆品等行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可以看出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从国内看,许多重要轻工产品的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消费量)有了显著提高。人均纸消费量已由不足5公斤上升到55公斤;糖消费量已由3.4公斤上升到19.6公斤;洗涤用品由1公斤上升到5.4公斤;手表由每百人1.95只上升到人均2.35只;皮鞋由1亿双增长到33.6亿双;圆珠笔由2.5亿支增长到130亿支;盐不仅跃升到产量世界第一,而且创出了加碘盐惠及全民健康的东方奇迹;饮料由产量不足50万吨增长到5110万吨,人均达到40公斤;啤酒产量由不足40万吨增长到4100万吨,人均超过30公升;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城市百户拥有分别达到97台、92台和87台,农村分别达到43台、23台和7台。改革开放之初几乎很少见的羽绒制品、健身器具、新的化妆品、机电一体化的缝纫机、衡器和高档玩具、高档家装用品、高档文化艺术品、高档礼品以及高档奢侈用品,现在不仅应有尽有,而且不断翻新,从多方面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轻工业的发展,对增加就业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全国轻工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500万人;由于轻工业多数行业与农业农村关系密切,所以轻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的农业发展,还带动相关就业超2亿人。
我们轻工业不只是发展经济的主力军,而且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阶段里,充当了探索改革开放的先行和主力。我们轻工行业率先从供销、定价、自营出口、外汇分成、项目投资、引进、合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突破,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模式。我们率先面对外资外商的进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着力探索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创业发展问题,在“物权法”中对集体所有权的立法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终于写入了法律;同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做了许多探索性和建设性的工作。我们下大力量抓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和推动创新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成了越来越强大的推动力;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起到了带头和代表的示范作用;轻工特色产业集群和轻工知名展会发挥了重要的特色引领作用;产学研结合和增加科技投入对创新发展产生了极为有利的推动,促成了科技成果的积极转化和加速推广;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各种人才的吸收、培养,为行业发展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活力;与包括金融界等各方面的不断接触和加强合作,使企业在竞争中提高了水平和实力;在与“三农”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互相支持、共同受益的新形式、新机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联合会和总社不断经受了考验,不仅率先进行了接连几次的机构改革,探索了工业行业协会发展的路子,还下大力量研究了总社和各地联社改革发展以及会社合署办公的特殊问题,在为企业、为政府服务的过程中,日益增强了服务意识,拓展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水平,对促进行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经过“非典”、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的严峻考验和成功举办奥运、成功发射神舟飞船等活动,尤其是目前面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新挑战,更加显示了我国和我们轻工行业在改革开放30年来所凝聚的实力和战胜艰难险阻的能力。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使我们中国人民从此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而且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也是巨大的贡献。
同志们!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在我们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轻工行业和集体经济,在30年的奋斗实践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向长期以来为祖国轻工业和集体经济的改革、开放和不断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轻工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的上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宝贵的经验,深切的体会
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做了全面、准确、深刻、权威的表述,概括起来就是“十个结合”。学习这“十个结合”,联系轻工的实际,我们有这样几点认识。
1、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思想,这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要着重体现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从轻工业30年来的发展进程看,每个阶段的成绩都是解放思想,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僵化”局面才取得的,都是不断改革、不断开放才取得的,都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和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才取得的。为了取得新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不断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办好,把轻工业发展切实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新的解放,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2、坚持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们已经是世界轻工大国,但还不能说是强国。如果考虑到人口、资源、环境等客观因素和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等主观因素,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还很大。美、日、德、英、法、意六国人口大约为6亿,占世界人口大约10%,但他们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55%;我国人口占全球比重约为20%,经济总量比重还不到全球的6%。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和国际贸易规则上的优势,对我们是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把这些转换为后发优势的可能。
从我们轻工发展来看,由于不断扩大开放,才使我们不仅明显地感到差距和压力,也不断学到和利用了国外的好东西,由此不断推动我们的新发展。如果不学习、不引进、不利用国外的好东西,不敢顶着加入WTO之后的压力前进,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水平,更不会有实现“由大到强”跨越的基础、勇气和信心。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抓住当前的时机,把我们的能力和实力进一步提高,以新姿态来迎接新的挑战,努力争取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3、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轻工行业近些年来一直把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行业发展作为突出的任务,通过技术、管理等各种手段努力打造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轻工产业,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后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自主创新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对轻工业来说,更是如此。30年改革开放的事实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使我们得到快速、持续、协调发展,成为世界轻工大国。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按在轻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国有企业占55.2%,集体企业占44.8%;其它成分几乎可以忽略。到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7.5%;集体及集体控股企业占7%,民营企业占53.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32.4%。这些年来,国企的改制,集体和合作制的新探索,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港台和外商外资的大举进入,各种所有制的混合等,形成了新的格局,也为轻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坚持和进一步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协调发展,各展其长,互利共赢。
5、坚持发挥行业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30年来,轻工行业管理机构进行了多次改革。各地方的轻工业管理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中轻联成立以来,同总社一起,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业和争取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轻工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要求行业组织进一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来,轻工行业管理机构经过了多次改革。2001年,国家轻工业局撤销, 成立,轻工业的管理体制实现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转变。中轻联是轻工业全国性、综合性的、具有服务和管理职能的工业性中介组织,授权负责管理轻工业各专业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和直接管理原国家轻工业局直属事业单位。随着国家轻工业管理体制的变化,各地方的轻工业管理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经过多年改革实践,轻工行业已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新的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发挥了联结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组织作为国家经济管理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轻联成立以后,在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制定和落实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进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培育品牌,参与制定标准,为宏观决策服务,推进行业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会展经济,增强行业凝聚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应对突发灾害,提出政策建议,协调研究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强化自身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我们多次向中央领导反映汇报城镇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和要解决的新问题,并提出有关政策和立法方面的建议;这些意见不仅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而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和“物权法”等重要立法及相关政策措施中得到体现。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轻工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熟悉行业情况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引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努力保持行业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向国务院领导汇报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张德江副总理在我们呈送的报告上很快做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36次常务会议,出台了促进轻纺工业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这是近年来对促进轻工业发展力度最大的政策措施。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行业组织的作用,为轻工业的发展做好相应的各项服务工作。
6、始终坚持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党和政府的支持。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最近的金融风暴再一次证明,只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有效应对危机,并抓住机遇,实现新的长久发展。我们轻工业改革开放中的每项成绩,都是依靠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新形势面前,我们更要自觉地坚持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不断夺取新胜利。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轻工业和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字方针”和“六个优先”政策,以及在80年代集中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扩大开放和发展沿海“三来一补”合资合作等政策;直到最近的国务院专题研究支持轻纺发展,出台六条政策措施,都是党和国家支持轻工业发展的最生动最直接的例证。
还有近几年,我们接连三次(06、07、08年)向国务院领导写信反映有关轻工业发展的问题和建议,温总理不仅迅速作出批示,而且国务院有关部门很快做出反应,专门听取我们的意见,与我们一起逐项研究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推进落实。各地 也都有相似的态度和动作,象广东、浙江、山东、黑龙江、宁夏、上海、天津等省区市,都专门安排研究了轻工业发展的思路、规划、政策等,并从多方面给予具体指导的支持。这些都是轻工业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除了以上这六条之外,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以总结。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使我们更加进一步理解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大家都深切的体会到:改革开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好。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在党的领导下,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严峻的挑战,美好的前程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和进步,我们在回顾、总结的同时,还应当面向未来进行深一层的思考和对今后进行必要的谋划,这样,才能把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经验承接下来,发扬光大,使我们的事业进一步打开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了生动鲜明的描述,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在新的时期,我们面对着人民的新期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社会转型出现的新特征,国际环境发生的新变化,特别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加充满信心和增强自觉性,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夺取新胜利。
当前,从总体上看我们至少面临以下几大方面的挑战:
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问题;
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矛盾问题;
四是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
五是国际经济、金融、政治、科技、文化以及军事、外交方面的种种压力,包括当前国际范围内几乎同时发生的金融、能源、粮食、气候的危机,也包括未来可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危机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还必须关注我国有13亿到15亿人口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到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在人口问题上将会出现“三个高峰”:一是当前已面临的就业高峰;二是2030年左右的人口总量高峰;三是到40年代出现的“老龄化高峰”;还应看到我国有8亿农村人口,必须考虑这一突出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走出一条包括面对大量人口的供给、就业在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发展轻工业必然面临的问题。
就我们轻工业本身而言,还包括长期以来粗放发展方式形成的许多问题,总体上有机构成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创新能力偏低,而现有科技投入和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等自身存在和积累下的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在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来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增强创新的活力,增大创业的实力,增加应对风险的能力,满怀信心地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迎接改革开放的新任务,我们当前应该切实研究和抓紧办好以下一些事情。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
首先是使作为领头人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和各方面的骨干精英能认识、领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观念的正确是第一位的,要让科学发展观成为统领一切发展领域的指导思想。这件事做好了,思想就正了,各种发展的规划、方案、意见、办法和工作的推进就顺了,就能不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各方面的关系也会比较容易协调,合作共赢的事也会比较容易推进了。
2、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需求的新变化。
要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地、科学地研究社会需求发展的新变化,特别是要研究消费需求的新动向、新领域、新变化,以科学的研究成果来为消费品工业发展提供依据。社会需求、社会消费是推动消费品生产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甚至更高的阶段,城市、农村需求都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有些方面我们能从国外和过去的实践找到经验,还有许多方面必然会带有中国的特色和时代的特征。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解决新时期中国消费品工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行为更加科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解决新形势下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变化、新格局带来的新问题,解决不断渗入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问题,应当认真下力量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把握。
3、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好“十二五”期间轻工各行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对于实现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非常关键。我们要在推进完成“十一五”计划的同时,认真谋划好“十二五”期间的行业发展,切实推进轻工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这件事,当然政府有关部门要做;我们作为行业组织,也应当自觉地来做,而且要发挥“双向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咨询建议作用,还特别要把有关政策建议和总体协调的事办好。这对于推动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会起到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原来的增长方式还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需要,过分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终究难以为继,不转变这种增长方式,就不能实现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轻工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从单纯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不污染转变;从低价位竞争向有自主品牌的高质量、名品牌、优服务转变;从重视单一市场向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际市场多元化转变;从主要重视经济效益向重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转变,从而实现轻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危机具有对发展的倒逼机制。在国际市场繁荣的条件下,中国企业没有生存的危机,安于现状,主要依靠简单加工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出口。由于我们有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所以改变发展方式长期没有突破。但是,在需求不振的新形势下,就提出了以新产品创造新需求,以新技术提升竞争力的要求。不进则退,这个道理在危机冲击下特别明显。这既是企业要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行业组织,作为政府的参谋、助手,在政府制定政策时要当好参谋、出好主意的,要关注的机制问题。政策上不能只考虑提供资金帮助企业生存,同时也要体现不能让企业在低水平下生存、发展。政策支持要有利于行业和企业在抵御危机中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的提升创新。
5、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设创新型的行业,着力推进行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要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品牌战略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提高产品自主开发水平,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对于轻工的一些行业来说,引进技术是一条迅速跨越提高的有效办法,但一定要做好引进后的一系列工作,不能再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品牌,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也是保证轻工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积极推进企业开展创行业名牌活动,加快推进争创世界名牌步伐。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在家用电器、缝制机械、皮革、羽绒、家具、制笔等行业争创世界名牌取得突破。到2020年,争取有更多的轻工行业能创立中国世界名牌。
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倡、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在原料生产基地、产业集群地区建立省级行业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有条件的行业要申请建立国家级行业研发中心。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将企业的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主要专业转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结合起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还要注意解决增加风险性投资和科技成果市场化的问题。
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各类人才,要与社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各种形式合作为行业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要加强质量标准工作,特别要注重安全、卫生、健康方面的标准。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修订行业有关标准,为企业生产、开发、管理、营销提供规范和依据。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带动产业的提升。
6、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国际化竞争中推动行业增强竞争实力。
轻工行业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根据加入WTO之后的实际情况,我们要不断把握和适应国际市场的普遍规则;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订立、修订和完善进程,努力争取使之符合我国发展的利益,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要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要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从外向型优势向创新型优势转变。目前我国轻工产品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今后要在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在战略导向上更加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结构、效益,逐步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由出口创汇型和数量型向出口效益型和质量型转变。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努力使我们的产品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走向中、高端。要加快做好新的市场开拓,实现多元化和多种方式的出口贸易,免受美欧日市场变动的过度影响,同时把对其它市场的贸易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向外发展,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鼓励自主品牌走出去,同时注重利用好国外各种资源。
7、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中轻联和总社要特别注重集体经济的发展问题。集体、合作经济有着制度上的特殊优势,它把分散的个体资本和生产要素通过联合变为比较集中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的生产要素,既在生产力上体现了社会化的要求,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在生产关系上体现了公有制,它对资产实行“个人所有、集体占有”,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成为企业主人,职工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制度,这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机制更加灵活,与个体私营企业相比,没有尖锐的劳资矛盾,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安定团结。集体经济是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有效形式,是从制度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对于加快小城镇建设,改变“二元经济”,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不断学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总结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中的经验,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符合我国特点的发展模式,不断推动集体、合作经济取得新发展。
8、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正在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作为出口较多的产业,轻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11月19日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轻纺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这对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轻工业来说是雪中送炭,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克服当前遇到的各种困难。保持轻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应对、要投入,但应对要科学,投入要科学,投向选择要准。当前的危机,同时,也是产业升级的契机;低潮时期,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明显,也正凸显了提高技术能级,推动产品优化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抓住和利用好当前市场环境趋紧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科技进步、调整结构,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支持力度,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也是我们走出困境,赢得明天的根本之道。
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问题;更加注重劳动就业的新问题;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为“三农”服务的各项工作;做好扩大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的工作;切实做好集体企业、非公企业有关问题的调研;做好与金融业的协调衔接工作。还要强调进一步搞好中轻联和总社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切实抓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有关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从当前来讲,我们必须从行业本身和国内外的现实情况出发,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党中央要求我们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指示,把这方面的工作抓紧抓好。我们正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逐项推动衔接落实有关支持轻纺工业发展的六条政策措施,抓紧调查研究,抓紧分析问题,抓紧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抓紧对行业内的督促协调,对4万亿刺激性投资的相关事项也在各个层面开展相应工作。
11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最近这两天,正在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过几天,中央将召开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会议要求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各项措施落实好。我们要联系轻工行业的实际,认真学习领会这些重要会议的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按照中央的部署,把当前的工作做好,把明年的工作安排好,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进一步谋划好,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一项一项组织落实好。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和我国轻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这让我们感到骄傲,充满信心。同时也深深感到,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有些方面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总目标,同时提出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幅上升,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要稳步提高,要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要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等一系列重要目标,让人感到前景美好而现实,任务艰巨而光荣。特别是任务中提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和“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两项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要求。这两项同我们轻工业关系密切,意义重大。从根本上说,实现了这两项要求,大体上我国就可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正迈向新的发展时期。在新一轮的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我们既面临严重的挑战,同时也面对空前的机遇,在困境中我们的意志、能力和智慧将得到检验,经过严峻的考验,我们必定会得到新的提升。到2020年乃至建国百年时,我们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强大,我们一定会成为世界轻工强国,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必定会更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夺取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