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尽全力为灾后重建 恢复生产做出贡献
2008-06-13 来源:
——陈士能同志在
抗震救灾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做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当晚立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在发生地震两个多小时后,不顾刚从河南返回北京的旅途劳顿即刻赶赴灾区。胡总书记、温总理和各位政治局常委多次亲赴灾区视察,指挥抗灾斗争,极大地激励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战胜地震灾害的斗志。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要尽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尽全力救治受伤群众,尽全力安排灾民生活,尽全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全力帮助恢复生产,尽全力帮助学校复课、学生上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轻工全行业迅即投入了抗震救灾斗争。我们在闻讯后立即进行研究并组建了 抗震救灾工作组,迅速与各方面加强联系,传达落实上级布置的有关工作任务;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书、向灾区轻工企业发出慰问信;派出专家赴灾区进行调研,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各方面了解灾情,听取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议灾后轻工各行业、企业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措施、建议和意见并将建议和意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做好在灾区有亲属的工作人员抚慰工作等。为配合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工作组下达的紧急任务,中轻联和所属45个行业协会都迅速行动起来,随时听从召唤,连夜组织有关行业和企业,以非常状态安排救灾急需的钢钎、大锤、饮料、食品、帐篷、彩条布、应急灯、卫生消杀制品等很多平时需求量不大而救灾急需的抢救生命、保障基本生存要求的轻工产品生产任务的落实。
这次灾害中我们有的行业也遭受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20多亿元,有近100位优秀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罹难。全国轻工各行业和企业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努力为灾区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行业捐款捐物已超过30亿元。中轻联、各行业协会、学会、各直属单位第一批捐款55.7万元,交纳“特别党费”47万元,25个联社及所属企业捐款5729万元。大部分捐款和物资已送达四川及甘肃、陕西等地灾区。很多轻工企业为国分忧,主动提出要吸纳灾区同胞就业。部分行业还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设计、生产救灾急需的物资和适合灾区在过渡期所需的生活用品,有的企业不顾自己的企业受损,为抗灾还推迟和退掉原已签订的订单,加班加点生产抗震救灾所需产品,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此次抗击大震灾和年初抗击冰冻雨雪灾害的斗争等实践表明,轻工行业是在紧急情况下为民生提供物质保障的一支重要力量,轻工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是在困难时刻能够为国分忧、勇于奉献、能打硬仗的队伍,行业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充分显示出行业整体的力量和凝聚力,轻工行业在这场特大的抗震救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中轻联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学会、各企事业单位都能在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积极行动起来,我们各协会的理事长、秘书长们调整了出差任务,当中轻联综合业务部接到任务后,就立即甚至连夜与有关协会联系突击安排救灾物资的生产、供应,确保前方救灾的急需。工作不分昼夜、不分假期,坚守岗位,保证了我们中轻联抗震救灾工作组和全国总指挥部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了随时接受任务、随时完成任务。
地震发生后, 副会长杨志海同志已年逾七旬,亲自率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们去灾区前线调研、慰问,还专程到了我们灾区的企业,了解受灾情况。根据灾后恢复生产、灾后重建需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主组建的生产恢复综合调查组,需要我们派出专家一起赴灾区调研,梁仲康、王延才、朱念琳等同志,在余震不断、泥石流频发的情况下,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报名去四川灾区进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前期调研工作。
这些事迹都充分体现了我们轻工人想中央之所想,急中央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
现在,我们有的部门、有的单位、有的协会认为抗震救灾就是做好被困群众搜救工作和进行捐款活动,现在这方面工作以告一段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似乎已经没有我们的事情了,以后的事主要是依靠国家和当地政府。所以热情不如抗震救灾开始时候高了。我说这个认识是片面的。胡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时讲到:虽然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是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轻工各行业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为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继续贡献力量。面对抗震救灾已经进入攻坚克难、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亟需我们后方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加大支前的力度。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保证速度、提高有效性。我们要认真了解、深入研究前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迫切需要,尽可能做到有求必应,未雨绸缪。我们要想灾区之所想,急灾区之所急,努力满足抗震救灾的各种需要。
这里我想讲几点意见:
一、接受教育、净化心灵、增强党性、坚定决心
中国人民通过这场巨大的灾难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如此之伟大、中国人民如此之伟大、中国共产党如此之伟大,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此之伟大,这是情理之中的,而让世界上具有多种意识形态的人士认识到这点是不简单的。
地震初期,世界各国都在观望、评论。当他们看到、听到中国的领导在一线发出“只要有一线生机,就竭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让所有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让学生‘有学上’,让伤病员‘能及时治疗’”的情景时,他们认识到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前线的呼唤、动员、号召,这是中国在抗震救灾中动用全国力量的“优秀表现”,给全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总书记、总理亲赴危难、火线指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迅急反应、运筹帷幄;是十几万子弟兵的赴汤蹈火、奋不顾身、双手擎天;是各路白衣天使赶赴一线、救死扶伤,抢救生命;是十三亿人民慷慨救援、奉献爱心、守望相助,是我们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和干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昼夜奋战,丢下妻儿、不顾父母,不顾余震的危险,不顾泥石流的冲击,带领村民脱离危险,组织学生安全转移,冲进即将倒塌的教室,一次次救出幼小的学生,没顾上抢救自己的孩子,有的老师救出最后一名学生后,自己却被倒塌的教室掩埋了。为了尽快援救受伤的灾民,为了坚决执行地震救援任务,92734军用运输直升机,不顾当天的连续执行了两个架次任务,而且已是连续几天没有休息疲劳的身躯,再一次毅然接受任务。机长邱光华是羌族兄弟,原本不在救灾人员名单上,按照飞行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还有11个月,他就将到龄停飞。且这次地震中他年近80的老父母在茂县的房屋倒塌时受伤,他还没时间回去照顾。机降点离家仅800米,他都没回去看看。他铿锵有力地说道:这一带地形复杂,我经验比较丰富,应该到最前线去,而且我还能带带年轻同志,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透过他朴实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看到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宽阔的胸怀。可是这架英雄的92734直升机在5月31日下午执行运送地震中受伤群众的任务时,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的突变,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而撞山失事。他们五位勇士,雄鹰永诀蓝天……。这样的英雄事迹,对我们的教育至深至多,我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对我们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净化、提升,刻骨铭心。他们是锻铸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基石。
一场大地震,使世界特别是西方社会注视中国的目光发生了变化。他们说,“尊重人的生命与面对灾难,迸发出勇敢、无私、坚忍不拔”,“中国人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精神赢得世界敬意,抗震救灾提升了中国的自信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重灾区汶川映秀镇考察后称赞道:“中国人民是充满力量、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伟大人民!”
特别令世界各国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对灾难处置的高效与透明,以及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理念。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戴博说:“以前一些美国人在看待中国政府的行动时,总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态度,质疑其动机和用心。而这次,包括持这种态度的人在内,都觉得中国的反应速度、行动和效果很好。” 值得钦佩。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郑永年认为,“中国政府把人的价值凸显出来了”。地震之后,人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让人们从中发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凝聚力。
一些海外媒体认为,“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迅速反应,保证了救援工作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展开。” “在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内,中国各级政府、警察和军队以及被动员起来的民众,就加入到其规模达到国际最高标准的救援行动当中”。一些外国媒体得出了更为深刻的结论。美联社等认为,这次抗震救灾,中国政府彰显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北京方面借此证明,只有中共有能力照顾好中国人民,有能力解决这样的危机,有能力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我想只要是有良知的、有正义感的西方人士,不论他是有怎样的意识形态,在事实面前总会得出客观的结论,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也会教育他们的。
从总书记、总理到奋战在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和基层干部,他们的伟大在于“执政为民”的光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为了这个宗旨,在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了这个宗旨,在和平时期,共产党人殚精竭虑,为民谋福;不期而遇的特大地震又告诉我们,和平年代同样会有生死考验,同样需要人们舍家捐躯,邱光华同志为机长的直升机机组不幸失事,我们既感到万分悲痛,同时,更为之骄傲。在山崩地裂之时,在人民遭到危难之际,一线党员、一线军人、战士做出的生死抉择,为鲜红的党旗染上了血的风采,为党的形象增添了新的光辉,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崇高称号,不负于人民群众的生死相托,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时代英雄。
他们的伟大还在于“以人为本”的光辉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要落到实处,必须靠每个基层、每个党支部、每个党员干部。既要在平时改革开放中贯穿于全过程,更要在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面前体现出来。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无数个基层党支部,无数支解放军部队、无数支武警官兵、无数个白衣天使的医疗队、救灾小分队,他们珍惜人民的生命,对生灵的决不放弃,对乡亲们的满腔热血,无不闪耀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光芒。他们是“以人为本”的忠实践行者,是人道主义的真正体现者,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时代英雄。
5月19~21日,我们共和国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同胞举行全国的哀悼,体现出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哀悼在地震瞬间集体陨灭的生命,我们的眼在流泪,心在流血,那一声声汽笛和长鸣的警报,是我们对所有逝去同胞不舍的呼唤,是我们对所有遇难亲人不忍的告别,是整个民族无限的痛楚和创伤,更是共和国对汶川特大地震所有遇难者最后的庄严敬礼!这不仅是对因地震灾害死难同胞生命的悼念、更是对奔赴前线、抗震救灾中光荣牺牲的烈士们的敬畏和尊重,也是我们对生者的精神慰藉。我们为哀悼低下了头颅,我们更要为战胜灾难挺起胸膛!
正如温总理“多难兴邦”的题词所揭示,中国人民曾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然而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始终展现出无比的坚韧和顽强,决不服输、决不放弃,灾害无法阻止中华民族奋发进取、不畏前行的坚强步伐。此次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空前团结,全国轻工行业各行各业、各轻工企业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来,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我们要把抗震救灾工作中的英雄事迹发掘出来,我们要对这些事迹在全行业进行重点的宣传和表扬。把民族的英雄形象矗立起来,把抗震救灾斗中显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光大,化为抗震救灾长期作战的精神支柱,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化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加美好的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化为我们轻工人为加快由世界轻工大国向世界轻工强国跨越的精神力量。
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中央提出要把妥善安排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安居才能安心,安置好受灾群众是第一位的,安置好了才谈得上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因此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房问题是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的重要基础,是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前提,是整个救灾安民工作有序、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为灾后重建,特别是异地重建争取时间的重要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灾区人民群众“住的问题”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这方面涉及到住房、学校、医务室、餐厅、厕所、小超市商场;急需的轻工产品从保温隔音防潮的塑料泡沫建筑材料、包括塑料门窗、学校课桌椅、教学用具、教学用品、运动器材,到餐具、厨具、炉灶、锅碗盆、卫生纸、卫生洁具、室内简易家具床桌凳等等。夏天要防暑降温,冬天要御寒保暖,要有防疫、驱蚊蝇等消杀洗涤卫生清洁用品,要有杀菌灯、搜救灯、室内照明等应急措施。社会秩序的逐步恢复后还要有文化娱乐活动,我们要让灾区人民和我们一样看到奥运会,不仅要听广播、读报刊、还要能收看电视直播的奥运盛况。这也是医治灾民心灵创伤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这些都与我们轻工业密切相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灾区重建家园,贡献力量。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温家宝总理几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部署灾区恢复生产工作,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并原则通过了“灾后重建条例”,就对口支援做了重要部署,我们轻工行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帮助恢复生产和提升日用消费品供给水平的工作,为恢复、重建贡献我们的力量。
今天上午,通过梁仲康同志对灾区情况的介绍,我们对受灾情况和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对我们的要求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在我们轻工各行各业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动员和集中行业的力量,立刻开展、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要在他们这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以科学的态度,配合生产恢复组,抓紧制定出灾后轻工行业、企业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起对口支援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把灾后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急需的地方,用到见效较快的地方。
为了更积极地参与灾区的重建规划制定工作,6月6日我向温总理写信,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1、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中,考虑把发展轻工业放在先期的位置。从灾区目前情况看,发展轻工业可能是灾区着手重建家园的一个切入点。轻工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劳动密集的特点,恢复和发展轻工产业可以保证灾区人民日常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可以为灾区重建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安置灾民特别是伤残人员就业,稳定人心,增加收入,改善生存条件,增强灾区自救自立能力,为重建稳定、和谐的美好家园发挥重大作用。
2、在组织落实汶川地震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希望能够参与帮助灾区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参与重建规划的制订和论证活动。同时把灾区当地生物、旅游等资源和少数民族特色与轻工行业优势相结合,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建机制,发挥“轻工业东西部地区携手工程”作用,促进尽快恢复生产。
3、在灾区重建中,制定扶持轻工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轻工行业发展;扶植在灾后过渡期特需生活用品的生产供给,加大扶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地区重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产业;研究对灾区轻工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等。
我六月六日把《建议》呈送温总理、温总指挥,他刚从唐家山堰塞湖回京,六月七日就作出批示:马凯同志阅转重建组参考,请张平同志阅。《建议》同时报克强、良玉、尤权、张勇同志。
前几天我与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同志,通过保密机就此交换了意见,他们充分肯定了我们积极、主动的态度,认为我们想的也是他们在想的,并告诉我中央总指挥部已明确要他们在6月20日就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的规划要拿出初稿,在经过多方专家与地方政府进一步调研,论证后在7月20日要定稿。明天(13日)工信部李部长要召开会议作部署,通知中轻联放在前三位,是看重我们轻工的重要地位。
我认为这项工作,需要抓紧时间,需要多方支援,但更需要科学理性,一方面,要表现为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建设,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体制、机制的创新,依靠制度杠杆推动灾后重建工作。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要让灾区人民在灾后得到休养生息,分享灾后重建的实际效果,重建生活的信心。所以,我们在帮助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坚持恢复生产与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企业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定要抓好重建的前期工作,要在调研中尊重专家的意见,还要注意听取当地群众、当地企业的意见,使重建方案更加客观、全面、科学、系统,更加贴近当地实际,更加符合灾后企业重建恢复生产的需求、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尊重民俗的特点以及文化传承的需要。10日上午我们召开了部分行业协会的座谈会,大家对我们主动向温总理汇报,给予了肯定,同时表示要积极投入下一阶段的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中去。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议。如东部发达地区到灾区建厂可解决当地劳动就业问题,建议活动板可灾区就地生产搭建,减少运输成本,加快建设进度等等。
三、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抗震救灾为国为民排忧解难,毫不放松;一手抓轻工业与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坚定不移。
首先,中轻联、总社及各部门、各协会、学会要对照年初制定工作要点,计划和安排,总结我们上半年的工作,检查我们工作推进的进展情况,继续抓好轻工生产、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前抗震救灾的基础。同时我们要动员、号召轻工各行业,一方面支援灾区当前生活的必需品,包括帐篷、食品等,另一方面要支援灾区恢复生产,先期要恢复一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参与制定好灾后重建的规划,制定出科学重建规划和切合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整合好行业的优势,建立对口支援的机制,未受灾的地区要派人到灾区企业帮助恢复生产,需要什么、支援什么,灾区企业也要派人到对口支援的企业去学习、去接受培训,建立起对口支援机制,组织好“东西携手工程”,以加快恢复重建步伐。
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表明,轻工业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为抗震救灾,为挽救更多生命、为保障基本生存需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强了我们和灾区人民一起战胜困难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把轻工业的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促进轻工行业迈上新的台阶,实现由世界轻工生产大国向世界轻工的跨越。
四、要勤俭节约,进一步支援灾区建设
首先,中轻联、总社和各协会、学会要节省办公费用6%以上,捐助灾区,提倡减少出差,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传真等多种方式沟通工作;提倡减少会议,必须开的会要压缩规模,努力减少各项费用开支。
第二,调整压缩出国任务,没有特殊需要,原则上不予安排。
第三,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提倡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小处着眼,大处着手。
第四,提倡每个家庭勤俭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进一步支援灾区建设。
最后,希望全国轻工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和全体党员,坚决按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急灾区之所急,想灾区之所想,一手抓轻工业的发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抗震救灾,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做出贡献!
二00八年六月十二日
同志们:
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做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当晚立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在发生地震两个多小时后,不顾刚从河南返回北京的旅途劳顿即刻赶赴灾区。胡总书记、温总理和各位政治局常委多次亲赴灾区视察,指挥抗灾斗争,极大地激励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战胜地震灾害的斗志。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要尽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尽全力救治受伤群众,尽全力安排灾民生活,尽全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全力帮助恢复生产,尽全力帮助学校复课、学生上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轻工全行业迅即投入了抗震救灾斗争。我们在闻讯后立即进行研究并组建了 抗震救灾工作组,迅速与各方面加强联系,传达落实上级布置的有关工作任务;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书、向灾区轻工企业发出慰问信;派出专家赴灾区进行调研,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各方面了解灾情,听取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议灾后轻工各行业、企业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措施、建议和意见并将建议和意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做好在灾区有亲属的工作人员抚慰工作等。为配合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工作组下达的紧急任务,中轻联和所属45个行业协会都迅速行动起来,随时听从召唤,连夜组织有关行业和企业,以非常状态安排救灾急需的钢钎、大锤、饮料、食品、帐篷、彩条布、应急灯、卫生消杀制品等很多平时需求量不大而救灾急需的抢救生命、保障基本生存要求的轻工产品生产任务的落实。
这次灾害中我们有的行业也遭受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20多亿元,有近100位优秀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罹难。全国轻工各行业和企业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努力为灾区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行业捐款捐物已超过30亿元。中轻联、各行业协会、学会、各直属单位第一批捐款55.7万元,交纳“特别党费”47万元,25个联社及所属企业捐款5729万元。大部分捐款和物资已送达四川及甘肃、陕西等地灾区。很多轻工企业为国分忧,主动提出要吸纳灾区同胞就业。部分行业还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设计、生产救灾急需的物资和适合灾区在过渡期所需的生活用品,有的企业不顾自己的企业受损,为抗灾还推迟和退掉原已签订的订单,加班加点生产抗震救灾所需产品,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此次抗击大震灾和年初抗击冰冻雨雪灾害的斗争等实践表明,轻工行业是在紧急情况下为民生提供物质保障的一支重要力量,轻工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是在困难时刻能够为国分忧、勇于奉献、能打硬仗的队伍,行业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充分显示出行业整体的力量和凝聚力,轻工行业在这场特大的抗震救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中轻联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学会、各企事业单位都能在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积极行动起来,我们各协会的理事长、秘书长们调整了出差任务,当中轻联综合业务部接到任务后,就立即甚至连夜与有关协会联系突击安排救灾物资的生产、供应,确保前方救灾的急需。工作不分昼夜、不分假期,坚守岗位,保证了我们中轻联抗震救灾工作组和全国总指挥部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了随时接受任务、随时完成任务。
地震发生后, 副会长杨志海同志已年逾七旬,亲自率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们去灾区前线调研、慰问,还专程到了我们灾区的企业,了解受灾情况。根据灾后恢复生产、灾后重建需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主组建的生产恢复综合调查组,需要我们派出专家一起赴灾区调研,梁仲康、王延才、朱念琳等同志,在余震不断、泥石流频发的情况下,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报名去四川灾区进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前期调研工作。
这些事迹都充分体现了我们轻工人想中央之所想,急中央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
现在,我们有的部门、有的单位、有的协会认为抗震救灾就是做好被困群众搜救工作和进行捐款活动,现在这方面工作以告一段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似乎已经没有我们的事情了,以后的事主要是依靠国家和当地政府。所以热情不如抗震救灾开始时候高了。我说这个认识是片面的。胡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时讲到:虽然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是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轻工各行业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为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继续贡献力量。面对抗震救灾已经进入攻坚克难、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亟需我们后方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加大支前的力度。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保证速度、提高有效性。我们要认真了解、深入研究前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迫切需要,尽可能做到有求必应,未雨绸缪。我们要想灾区之所想,急灾区之所急,努力满足抗震救灾的各种需要。
这里我想讲几点意见:
一、接受教育、净化心灵、增强党性、坚定决心
中国人民通过这场巨大的灾难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如此之伟大、中国人民如此之伟大、中国共产党如此之伟大,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此之伟大,这是情理之中的,而让世界上具有多种意识形态的人士认识到这点是不简单的。
地震初期,世界各国都在观望、评论。当他们看到、听到中国的领导在一线发出“只要有一线生机,就竭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让所有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让学生‘有学上’,让伤病员‘能及时治疗’”的情景时,他们认识到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前线的呼唤、动员、号召,这是中国在抗震救灾中动用全国力量的“优秀表现”,给全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总书记、总理亲赴危难、火线指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迅急反应、运筹帷幄;是十几万子弟兵的赴汤蹈火、奋不顾身、双手擎天;是各路白衣天使赶赴一线、救死扶伤,抢救生命;是十三亿人民慷慨救援、奉献爱心、守望相助,是我们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和干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昼夜奋战,丢下妻儿、不顾父母,不顾余震的危险,不顾泥石流的冲击,带领村民脱离危险,组织学生安全转移,冲进即将倒塌的教室,一次次救出幼小的学生,没顾上抢救自己的孩子,有的老师救出最后一名学生后,自己却被倒塌的教室掩埋了。为了尽快援救受伤的灾民,为了坚决执行地震救援任务,92734军用运输直升机,不顾当天的连续执行了两个架次任务,而且已是连续几天没有休息疲劳的身躯,再一次毅然接受任务。机长邱光华是羌族兄弟,原本不在救灾人员名单上,按照飞行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还有11个月,他就将到龄停飞。且这次地震中他年近80的老父母在茂县的房屋倒塌时受伤,他还没时间回去照顾。机降点离家仅800米,他都没回去看看。他铿锵有力地说道:这一带地形复杂,我经验比较丰富,应该到最前线去,而且我还能带带年轻同志,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透过他朴实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看到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宽阔的胸怀。可是这架英雄的92734直升机在5月31日下午执行运送地震中受伤群众的任务时,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的突变,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而撞山失事。他们五位勇士,雄鹰永诀蓝天……。这样的英雄事迹,对我们的教育至深至多,我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对我们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净化、提升,刻骨铭心。他们是锻铸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基石。
一场大地震,使世界特别是西方社会注视中国的目光发生了变化。他们说,“尊重人的生命与面对灾难,迸发出勇敢、无私、坚忍不拔”,“中国人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精神赢得世界敬意,抗震救灾提升了中国的自信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重灾区汶川映秀镇考察后称赞道:“中国人民是充满力量、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伟大人民!”
特别令世界各国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对灾难处置的高效与透明,以及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理念。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戴博说:“以前一些美国人在看待中国政府的行动时,总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态度,质疑其动机和用心。而这次,包括持这种态度的人在内,都觉得中国的反应速度、行动和效果很好。” 值得钦佩。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郑永年认为,“中国政府把人的价值凸显出来了”。地震之后,人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让人们从中发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凝聚力。
一些海外媒体认为,“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迅速反应,保证了救援工作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展开。” “在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内,中国各级政府、警察和军队以及被动员起来的民众,就加入到其规模达到国际最高标准的救援行动当中”。一些外国媒体得出了更为深刻的结论。美联社等认为,这次抗震救灾,中国政府彰显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北京方面借此证明,只有中共有能力照顾好中国人民,有能力解决这样的危机,有能力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我想只要是有良知的、有正义感的西方人士,不论他是有怎样的意识形态,在事实面前总会得出客观的结论,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也会教育他们的。
从总书记、总理到奋战在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和基层干部,他们的伟大在于“执政为民”的光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为了这个宗旨,在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了这个宗旨,在和平时期,共产党人殚精竭虑,为民谋福;不期而遇的特大地震又告诉我们,和平年代同样会有生死考验,同样需要人们舍家捐躯,邱光华同志为机长的直升机机组不幸失事,我们既感到万分悲痛,同时,更为之骄傲。在山崩地裂之时,在人民遭到危难之际,一线党员、一线军人、战士做出的生死抉择,为鲜红的党旗染上了血的风采,为党的形象增添了新的光辉,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崇高称号,不负于人民群众的生死相托,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时代英雄。
他们的伟大还在于“以人为本”的光辉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要落到实处,必须靠每个基层、每个党支部、每个党员干部。既要在平时改革开放中贯穿于全过程,更要在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面前体现出来。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无数个基层党支部,无数支解放军部队、无数支武警官兵、无数个白衣天使的医疗队、救灾小分队,他们珍惜人民的生命,对生灵的决不放弃,对乡亲们的满腔热血,无不闪耀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光芒。他们是“以人为本”的忠实践行者,是人道主义的真正体现者,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时代英雄。
5月19~21日,我们共和国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同胞举行全国的哀悼,体现出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哀悼在地震瞬间集体陨灭的生命,我们的眼在流泪,心在流血,那一声声汽笛和长鸣的警报,是我们对所有逝去同胞不舍的呼唤,是我们对所有遇难亲人不忍的告别,是整个民族无限的痛楚和创伤,更是共和国对汶川特大地震所有遇难者最后的庄严敬礼!这不仅是对因地震灾害死难同胞生命的悼念、更是对奔赴前线、抗震救灾中光荣牺牲的烈士们的敬畏和尊重,也是我们对生者的精神慰藉。我们为哀悼低下了头颅,我们更要为战胜灾难挺起胸膛!
正如温总理“多难兴邦”的题词所揭示,中国人民曾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然而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始终展现出无比的坚韧和顽强,决不服输、决不放弃,灾害无法阻止中华民族奋发进取、不畏前行的坚强步伐。此次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空前团结,全国轻工行业各行各业、各轻工企业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来,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我们要把抗震救灾工作中的英雄事迹发掘出来,我们要对这些事迹在全行业进行重点的宣传和表扬。把民族的英雄形象矗立起来,把抗震救灾斗中显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光大,化为抗震救灾长期作战的精神支柱,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化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加美好的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化为我们轻工人为加快由世界轻工大国向世界轻工强国跨越的精神力量。
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中央提出要把妥善安排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安居才能安心,安置好受灾群众是第一位的,安置好了才谈得上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因此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房问题是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的重要基础,是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前提,是整个救灾安民工作有序、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为灾后重建,特别是异地重建争取时间的重要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灾区人民群众“住的问题”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这方面涉及到住房、学校、医务室、餐厅、厕所、小超市商场;急需的轻工产品从保温隔音防潮的塑料泡沫建筑材料、包括塑料门窗、学校课桌椅、教学用具、教学用品、运动器材,到餐具、厨具、炉灶、锅碗盆、卫生纸、卫生洁具、室内简易家具床桌凳等等。夏天要防暑降温,冬天要御寒保暖,要有防疫、驱蚊蝇等消杀洗涤卫生清洁用品,要有杀菌灯、搜救灯、室内照明等应急措施。社会秩序的逐步恢复后还要有文化娱乐活动,我们要让灾区人民和我们一样看到奥运会,不仅要听广播、读报刊、还要能收看电视直播的奥运盛况。这也是医治灾民心灵创伤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这些都与我们轻工业密切相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灾区重建家园,贡献力量。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温家宝总理几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部署灾区恢复生产工作,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并原则通过了“灾后重建条例”,就对口支援做了重要部署,我们轻工行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帮助恢复生产和提升日用消费品供给水平的工作,为恢复、重建贡献我们的力量。
今天上午,通过梁仲康同志对灾区情况的介绍,我们对受灾情况和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对我们的要求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在我们轻工各行各业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动员和集中行业的力量,立刻开展、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要在他们这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以科学的态度,配合生产恢复组,抓紧制定出灾后轻工行业、企业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起对口支援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把灾后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急需的地方,用到见效较快的地方。
为了更积极地参与灾区的重建规划制定工作,6月6日我向温总理写信,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1、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中,考虑把发展轻工业放在先期的位置。从灾区目前情况看,发展轻工业可能是灾区着手重建家园的一个切入点。轻工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劳动密集的特点,恢复和发展轻工产业可以保证灾区人民日常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可以为灾区重建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安置灾民特别是伤残人员就业,稳定人心,增加收入,改善生存条件,增强灾区自救自立能力,为重建稳定、和谐的美好家园发挥重大作用。
2、在组织落实汶川地震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希望能够参与帮助灾区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参与重建规划的制订和论证活动。同时把灾区当地生物、旅游等资源和少数民族特色与轻工行业优势相结合,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建机制,发挥“轻工业东西部地区携手工程”作用,促进尽快恢复生产。
3、在灾区重建中,制定扶持轻工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轻工行业发展;扶植在灾后过渡期特需生活用品的生产供给,加大扶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地区重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产业;研究对灾区轻工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等。
我六月六日把《建议》呈送温总理、温总指挥,他刚从唐家山堰塞湖回京,六月七日就作出批示:马凯同志阅转重建组参考,请张平同志阅。《建议》同时报克强、良玉、尤权、张勇同志。
前几天我与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同志,通过保密机就此交换了意见,他们充分肯定了我们积极、主动的态度,认为我们想的也是他们在想的,并告诉我中央总指挥部已明确要他们在6月20日就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的规划要拿出初稿,在经过多方专家与地方政府进一步调研,论证后在7月20日要定稿。明天(13日)工信部李部长要召开会议作部署,通知中轻联放在前三位,是看重我们轻工的重要地位。
我认为这项工作,需要抓紧时间,需要多方支援,但更需要科学理性,一方面,要表现为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建设,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体制、机制的创新,依靠制度杠杆推动灾后重建工作。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要让灾区人民在灾后得到休养生息,分享灾后重建的实际效果,重建生活的信心。所以,我们在帮助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坚持恢复生产与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企业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定要抓好重建的前期工作,要在调研中尊重专家的意见,还要注意听取当地群众、当地企业的意见,使重建方案更加客观、全面、科学、系统,更加贴近当地实际,更加符合灾后企业重建恢复生产的需求、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尊重民俗的特点以及文化传承的需要。10日上午我们召开了部分行业协会的座谈会,大家对我们主动向温总理汇报,给予了肯定,同时表示要积极投入下一阶段的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中去。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议。如东部发达地区到灾区建厂可解决当地劳动就业问题,建议活动板可灾区就地生产搭建,减少运输成本,加快建设进度等等。
三、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抗震救灾为国为民排忧解难,毫不放松;一手抓轻工业与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坚定不移。
首先,中轻联、总社及各部门、各协会、学会要对照年初制定工作要点,计划和安排,总结我们上半年的工作,检查我们工作推进的进展情况,继续抓好轻工生产、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前抗震救灾的基础。同时我们要动员、号召轻工各行业,一方面支援灾区当前生活的必需品,包括帐篷、食品等,另一方面要支援灾区恢复生产,先期要恢复一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参与制定好灾后重建的规划,制定出科学重建规划和切合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整合好行业的优势,建立对口支援的机制,未受灾的地区要派人到灾区企业帮助恢复生产,需要什么、支援什么,灾区企业也要派人到对口支援的企业去学习、去接受培训,建立起对口支援机制,组织好“东西携手工程”,以加快恢复重建步伐。
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表明,轻工业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为抗震救灾,为挽救更多生命、为保障基本生存需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强了我们和灾区人民一起战胜困难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把轻工业的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促进轻工行业迈上新的台阶,实现由世界轻工生产大国向世界轻工的跨越。
四、要勤俭节约,进一步支援灾区建设
首先,中轻联、总社和各协会、学会要节省办公费用6%以上,捐助灾区,提倡减少出差,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传真等多种方式沟通工作;提倡减少会议,必须开的会要压缩规模,努力减少各项费用开支。
第二,调整压缩出国任务,没有特殊需要,原则上不予安排。
第三,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提倡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小处着眼,大处着手。
第四,提倡每个家庭勤俭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进一步支援灾区建设。
最后,希望全国轻工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和全体党员,坚决按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急灾区之所急,想灾区之所想,一手抓轻工业的发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抗震救灾,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做出贡献!
二00八年六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