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特色区域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2005-09-30 来源:中轻联综合业务部
于2005年9月7~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组织召开了“轻工特色区域工作座谈会”。中轻联会长陈士能,副会长杨志海、潘蓓蕾、张善梅、杨自鹏、李玉娟,总社副主任刘金良和中轻联各部门,来自全国轻工特色区域和各轻工行业协会的代表共计1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轻联副会长王世成主持。
会前,中轻联领导会见了全体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陈士能会长在会见全体代表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轻工特色区域的培育,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轻工业的结构调整,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了大批劳动力就业。他说,在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的轻工业要坚持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坚持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培育出区域品牌;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才培养;坚持发挥特色区域优势,做好特色区域发展规划。陈会长希望此次大会成为轻工特色区域工作新的起点,推动轻工特色区域经济迈出新的步伐,登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潘蓓蕾副会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培育和发展轻工特色区域 促进轻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题报告。她在报告中对中轻联近几年培育和发展轻工特色区域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轻工特色区域的工作思路。
潘副会长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好的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有特色的轻工产业,充分体现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的有效性, 着力组织开展了培育和推进轻工特色区域发展的活动,按照《关于授予中国轻工业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行业规范》的要求考核和审定轻工特色区域,重视对特色区域考察命名之前的建设培育,强调命名之后的跟踪推进培育提升;注重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对推动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发展地方经济产生了真正的实效。当前,轻工特色区域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促进轻工产业发展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特色区域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依托,集聚效应显著,形成了区域加工生产体系。这些区域集群企业大都是本行业的生力军,其主导产品可说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有的份额占当地经济的50%以上,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提到轻工特色区域经济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产品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二是品牌意识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三是系统长远的发展思路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缺乏,配套建设有待加强。
潘副会长指出,要进一步做好轻工特色区域培育提升的工作,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注重体现轻工特色区域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轻工特色区域对行业加快发展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做好规范工作,按照新要求充实修订具体标准,完善工作程序,更好地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和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指导各行业严格、规范地做好特色区域考核和荣誉称号授予的工作;做好授予之后的跟踪、复核和进一步引导提升的工作;做好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产区之间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的推进工作。并对轻工特色区域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一是中轻联和各行业协会要引导和支持各特色区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支持各特色区域根据当地情况,形成信息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检测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的“一平台、六中心”体系,为行业总体水平提升和区域的和谐发展服务。中轻联和各行业协会通过延伸工作职能,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区域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二是要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轻工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创建特色区域品牌,更好地促进轻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中轻联和各行业协会在履行政府部门授权和委托的管理服务中,要积极参与制定行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代表行业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符合实际、符合发展方向的政策建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地方政府首先根据地方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并为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引导,形成培育和发展特色区域的有利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作了题为“工业发展、结构调整与宏观调控”的讲座,重点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的有关内容。
中山市政府、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温州市政府、宁波文具协会、中国家具协会、扬州邗江区政府、中国制笔协会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培育和发展特色区域工作的经验交流。
本次会议得到了轻工行业特色区域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轻工特色区域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出席会议。分组讨论会上,代表们畅谈开展特色区域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认为中轻联召开这次工作座谈会,总结和交流经验,探讨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轻工特色区域的工作思路,非常必要和及时。会议代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特色区域培育提升的工作,充满信心。会议代表经过座谈讨论后形成了8点共识:
1、轻工特色区域工作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总思路,是促进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举,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要求。它客观上反映了不同特色区域希望助推提升的强烈需求,同时,也是对相关地区产业集聚、整合优势的认可,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效果良好。应坚定不移、加强引导、规范发展、完善提高。
2、轻工特色区域的培育顺应了产业优势差异化推进的需要,既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又发展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拳头产品,培育了许多优秀品牌,对提高地方经济竞争力做出了贡献。同时促进了地方工业合理布局,为打破产业趋同的顽疾开了个好头。
3、轻工特色区域是产业集群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对吸纳劳动就业,发展非公经济,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实际效果。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轻工行业任重道远。区域特色经济的培育是轻工业新的增长点。轻工特色区域的培育顺应了轻工业跨世纪发展的需要。
5、为做好培育和发展轻工特色区域工作,地方政府应着力考虑制定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品牌、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6、行业协会要为培育和发展轻工特色区域,做好动态服务和针对性的引导工作。把积极扩大特色区域的培育面作为促进行业建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主动调研善于发现有特色的轻工各行业的产业集群,按照推进措施的要求,共同着力培育轻工特色领域,促进轻工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7、轻工特色区域命名后要不断跟踪推进、培育提升,荣誉称号不搞终身制,定期复查。个别重命名轻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创新能力较弱、区域内部产品低水平同质化现象突出、政府承诺的助推发展政策尚未完全落实的地方,都要下大力气改进。
8、对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轻工特色区域的考核内容,要考虑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
总之,这次会议得到了各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积极配合,开得有收获、有成效。必将对今后轻工特色区域培育建设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指导推动作用。
会前,中轻联领导会见了全体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陈士能会长在会见全体代表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轻工特色区域的培育,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轻工业的结构调整,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了大批劳动力就业。他说,在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的轻工业要坚持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坚持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培育出区域品牌;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才培养;坚持发挥特色区域优势,做好特色区域发展规划。陈会长希望此次大会成为轻工特色区域工作新的起点,推动轻工特色区域经济迈出新的步伐,登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潘蓓蕾副会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培育和发展轻工特色区域 促进轻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题报告。她在报告中对中轻联近几年培育和发展轻工特色区域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轻工特色区域的工作思路。
潘副会长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好的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有特色的轻工产业,充分体现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的有效性, 着力组织开展了培育和推进轻工特色区域发展的活动,按照《关于授予中国轻工业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行业规范》的要求考核和审定轻工特色区域,重视对特色区域考察命名之前的建设培育,强调命名之后的跟踪推进培育提升;注重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对推动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发展地方经济产生了真正的实效。当前,轻工特色区域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促进轻工产业发展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特色区域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依托,集聚效应显著,形成了区域加工生产体系。这些区域集群企业大都是本行业的生力军,其主导产品可说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有的份额占当地经济的50%以上,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提到轻工特色区域经济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产品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二是品牌意识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三是系统长远的发展思路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缺乏,配套建设有待加强。
潘副会长指出,要进一步做好轻工特色区域培育提升的工作,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注重体现轻工特色区域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轻工特色区域对行业加快发展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做好规范工作,按照新要求充实修订具体标准,完善工作程序,更好地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和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指导各行业严格、规范地做好特色区域考核和荣誉称号授予的工作;做好授予之后的跟踪、复核和进一步引导提升的工作;做好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产区之间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的推进工作。并对轻工特色区域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一是中轻联和各行业协会要引导和支持各特色区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支持各特色区域根据当地情况,形成信息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检测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的“一平台、六中心”体系,为行业总体水平提升和区域的和谐发展服务。中轻联和各行业协会通过延伸工作职能,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区域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二是要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轻工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创建特色区域品牌,更好地促进轻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中轻联和各行业协会在履行政府部门授权和委托的管理服务中,要积极参与制定行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代表行业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符合实际、符合发展方向的政策建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地方政府首先根据地方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并为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引导,形成培育和发展特色区域的有利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作了题为“工业发展、结构调整与宏观调控”的讲座,重点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的有关内容。
中山市政府、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温州市政府、宁波文具协会、中国家具协会、扬州邗江区政府、中国制笔协会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培育和发展特色区域工作的经验交流。
本次会议得到了轻工行业特色区域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轻工特色区域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出席会议。分组讨论会上,代表们畅谈开展特色区域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认为中轻联召开这次工作座谈会,总结和交流经验,探讨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轻工特色区域的工作思路,非常必要和及时。会议代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特色区域培育提升的工作,充满信心。会议代表经过座谈讨论后形成了8点共识:
1、轻工特色区域工作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总思路,是促进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举,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要求。它客观上反映了不同特色区域希望助推提升的强烈需求,同时,也是对相关地区产业集聚、整合优势的认可,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效果良好。应坚定不移、加强引导、规范发展、完善提高。
2、轻工特色区域的培育顺应了产业优势差异化推进的需要,既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又发展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拳头产品,培育了许多优秀品牌,对提高地方经济竞争力做出了贡献。同时促进了地方工业合理布局,为打破产业趋同的顽疾开了个好头。
3、轻工特色区域是产业集群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对吸纳劳动就业,发展非公经济,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实际效果。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轻工行业任重道远。区域特色经济的培育是轻工业新的增长点。轻工特色区域的培育顺应了轻工业跨世纪发展的需要。
5、为做好培育和发展轻工特色区域工作,地方政府应着力考虑制定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品牌、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6、行业协会要为培育和发展轻工特色区域,做好动态服务和针对性的引导工作。把积极扩大特色区域的培育面作为促进行业建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主动调研善于发现有特色的轻工各行业的产业集群,按照推进措施的要求,共同着力培育轻工特色领域,促进轻工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7、轻工特色区域命名后要不断跟踪推进、培育提升,荣誉称号不搞终身制,定期复查。个别重命名轻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创新能力较弱、区域内部产品低水平同质化现象突出、政府承诺的助推发展政策尚未完全落实的地方,都要下大力气改进。
8、对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轻工特色区域的考核内容,要考虑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
总之,这次会议得到了各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积极配合,开得有收获、有成效。必将对今后轻工特色区域培育建设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指导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