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代表大会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2007-12-14 来源:中轻联党委办公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党委副书记  周新华
   
    一、从党代会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党的十七大报告概括为两点,其中之一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开创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科学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提出了著名的第一个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党的十三大,号召全党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第一次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这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进而从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进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对当今时代特色和总体形式做出新判断等方面,说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大会的主题,认为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同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第二个翻两番。
    党的十七大,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不停滞,永不僵化。

    二、从党代会报告看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文化的春天。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一度十分繁荣。但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文化受到了沉重打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没有专门提到文化建设,但全会实现了解放思想,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二大报告的第三部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有一段话是讲文化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设也应当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使人民在紧张劳动后的休息中,得到有高尚趣味的精神上的享受。”可见,十二大报告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但对于怎样开展文化建设,并没有阐述。十二大报告在这里重点谈到是教育,要普及初等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教育等。
    党的十三大报告的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中,有一段提到了文化: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努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十三大报告和十二大报告一样,都是在论述精神文明时提到了文化,但是十三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化条件,并且把文化条件和理论指导并列,使文化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党的十四大报告的第二部分“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的第八点,是讲精神文明建设的,其中有关文化方面,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重视社会效益,鼓励创作内容健康向上特别是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产品。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工作。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 十四大报告有关文化建设的文字不长,但内容却很重要,尤其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完善文化事业经济政策,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十五大报告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文化建设独立出来,作为一个问题专门论述。报告的第七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以1800字的篇幅对文化建设作全方位阐述,强调“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当然,由于文化建设刚从精神文明中分离出来,不可避免地还带有以往论述精神文明的痕迹。此外,教育、科学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放在这里,多少冲淡了一点文化气息。但无论如何,党的十五大以后,文化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各级领导 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第六部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认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把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从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六个方面,全面、深刻阐明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向全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报告除了重申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外,还提出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现在文化界已耳熟能详的具体方针、政策,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到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两处提到文化建设。在第四部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一共提出了五点新要求,加强文化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可见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重视的程度。报告的第七部分,又专题阐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认识。报告的第七部分虽然只有近1800字,但论述的都是文化的核心问题和事关文化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教育问题,被放到了别的地方。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概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和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一系列新的举措和新的要求。十七大报告用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标题,这不仅是量的扩容,而且是质的升华,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即将兴起。
    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文化地位和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正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认识没有止境,发展也没有止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