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正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城镇集体经济发生深刻变化
2009-09-21 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城镇集体经济发生深刻变化
——新中国60年城镇集体经济回顾与展望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 步正发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巩固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满足城乡市场需求,支援大工业发展,服务“三农”,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出口创汇,特别是安置社会就业,促进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推进手工业合作化,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仅用三年时间,就把国民经济恢复到旧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为了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实现了手工业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的深刻变革。手工业合作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1957年,手工业合作社(组)达到10.64万个,从业人员达到491.9万人,当年手工业产值达到137.6亿元,比1956年增长17.6%,占全国工业的19.55%,合作社社员劳动生产率比个体手工业户高85%。国家“一五”计划期间,集体工业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3.76%,到1957年集体工业总量137.6亿元,占全国工业总量的19.55%,显示了“组织起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集体经济一直是仅次于国有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力量,为增强各级政府财力做出重要贡献。据1978至2000年的22年间的初步统计,仅轻工集体经济实现利税1461.8亿元,其中上缴国家1116.3亿元,占76.4%。从全国工业普查公布的结果看,2001年,集体、集体联营、股份合作三类企业实现利税967亿元,其中上缴税金439亿元,利润528亿元。多年来,城镇集体企业已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主力,在占全国出口创汇近三分之一的轻工系统中,城镇集体企业占到三分之二。据海关统计,2005年皮革、家具、家电、五金、文教、工艺美术等11个以集体企业为主发展起来的轻工行业,出口创汇1469.5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出口总额的19.3%。在地方经济发展中,集体企业始终是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力量,为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建立和支撑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满足城乡市场需求,为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城镇集体经济是民本经济,大多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点多面广,具有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的特点,是“资金自己筹集、原料自己寻找、市场自己开发”,较早进入市场的经济群体。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困难和商品紧缺的年代,集体企业发挥贴近市场、自主经营、船小好调头、机制灵活的优势,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城镇集体企业通过互助合作,五六十年代对工艺美术、服装、家具、五金、皮革等传统手工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七十年代加快了新兴的塑料制品和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八十年代为家电、室内装饰行业的崛起投入了急需的资金,不仅为人民新的生活需求提供了产品,而且为汽车、住房、通讯、国防、三农等行业进行了配套、服务。目前,城镇集体企业的产品涉及几十个行业、上万种产品,大多是最终消费品,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随着集体企业的开拓创新和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节约型、智能型、环保型新技术、新产品得到较快发展,同时,还发展了一批餐饮、商贸、旅游、房地产、科技开发、教育、咨询服务等第三产业,为方便居民生活,满足群众需求,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手工业和工艺美术产品,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传统文化,是集体经济的传统行业,经过改革开放得到恢复和新的发展。据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显示,2006年底工艺美术工业企业3.49万个,从业人员245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605亿元。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不仅美化环境,提升了人们生活品位和质量,而且使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集体企业,改革使老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挖掘了许多已经失传的民乐产品,其中多种产品水平得到新的提升,还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的展示,弘扬了中华文化。众多的中小集体企业不断探索“专、特、新、精”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广西博白县编制工艺品、陆川县铁锅、荔浦县衣架、宾阳县小五金等四个特色地区经济,2007年底,有企业1576个,从业人员25.52万人,实现销售额34.33亿元,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几十年来,城镇集体经济在满足市场需求中得到了发展。虽然60年代由于“左”的思潮和文化大革命”影响,集体工业缓慢发展,粉碎“四人帮”后得到了较快发展,1977年集体工业总量742.9亿元,占全国工业的19.92%。改革开放,给城镇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焕发了新的青春。改革开放20年的1998年,集体工业总产值1318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9.41%。进入新世纪以后,集体经济改革发展为多种实现形式,2004年集体经济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2%。可见,集体经济不仅成为我国保障供给、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生力军,而且为建立我国相对独立、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发挥集体企业优势,扩大劳动就业,促进了社会安定和和谐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就业一直压力很大。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使人民安居乐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功绩。城镇集体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点多面广,涉及各行各业,在我国几次就业压力较大的时期,都成为扩大社会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如建国初期开展手工业合作化,解决大批失业工人的就业;60年代组织街道工业,解决社会闲散人员的上岗就业;70年代末安置回城知青和职工子女就业,以及近十几年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集体企业都是吸纳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和主力军。从1978年到1982年5年间,全国城镇集体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1237.9万人,占城镇安置就业人数的32.3%。当时邓小平同志曾经赞扬:“搞集体所有制,解决就业问题,……这是用经济政策来解决政治问题。”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城镇集体企业就业人数已达3600多万人。经过近十几年的改革改制,虽然集体企业有很大的变化,非公经济也容纳了大量就业人员,但集体经济仍然是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结果看,2004年末,在全国工业企业中,集体职工(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集体联营企业)957.3万人,占工业总数的9.9%;在建筑业企业中,集体职工434.23万人;在批零贸易企业中,集体职工175.6万人;在住宿餐饮业企业中,集体职工42.3万人。上述4个行业,集体职工1609.43万人。如果再加上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中有集体经济成分的企业,安置社会就业人数是更多的。许多城镇集体企业还通过主业,拉动了社会劳动力就业。城镇集体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使劳动者有了工作岗位和稳定增长的收入。许多企业经过改革,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建立了平等合作的劳动关系和以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按国家规定企业职工进入了社保体系,职工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深化改革,城镇集体经济初步走上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路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企业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是企业产权归属实现了明晰化。现在70%以上的企业经过改革,已改革成为资产职工个人所有、企业集体占有的,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从企业资本结构看,有职工个人股、集体股、社会法人股;从资产形态看,有以现金、实物表现的有形资产,也有以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折股的无形资产;从分配制度看,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如长春灯泡电线有限公司,是由1956年的鞋带合作社发展起来的。改革中,他们一直坚持职工全员持股,总经理仅占1.2%的股份。他们坚持民主管理,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职工心齐气旺,企业后劲很足,现已成为有名的汽车线束配套厂,为国内外很多高档汽车配套,是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
二是在企业组织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目前城镇集体经济主要有以下新的实现形式: 1、集体资本共同共有的企业,包括联合经济组织全额投资兴办的集体企业;2、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这类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职工与企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发挥企业内在潜力,促进企业较快发展。如武汉市工程塑料有限公司,集体股占38%,职工股占40%,经营者股占22%。他们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的新型聚四氟产品,已用于“神五”、“神六”、“嫦娥一号”,为航天航空工业配套做出重要贡献,多次得到中央军委和航天部门表扬。3、以集体资产、职工资产参、控股与国有、私人资产共同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力量发展生产、服务社会,出现了许多成效显著的企业。如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7年的创业发展,从一个街道集体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成为“中国变压器行业第一股”。他们的产销量、净利润、人均利润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4、集体资本参、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这类企业,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吸纳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与管理,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使企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如天津市美术颜料厂,是1956年成立的集体企业,先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后又与英国企业合资成立了柯雅美术颜料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已达到2亿元以上。5、劳动群众新办的合作社企业。这类企业,把弱势群体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创造了工作岗位。如上海市退休干部王翠玉创办的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对1.5万名上海城乡下岗女工、失地农民、外来媳妇进行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组织新办了17个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使上千名弱势妇女有了工作和收入。湖北黄冈地区上万名妇女搞“挑花”工艺品生产,年销售收入达1亿多元。这些形式适应了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的需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集体企业吸纳了社会资本加快发展,同时集体资本也扩展到各类所有制经济中,到2004年底,集体资本已有41%分布在各类混合所有制中,对增强公有制的控制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企业管理机制有了新突破。城镇集体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由上级计划安排变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安排;用人上由上级委派和分配变为企业自主选择;分配上由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企业发展上由依靠上级投资变为企业通过市场筹集资金,加快了发展。所有这一切,使新型的集体企业充满了活力和发展潜力。
四是在发展方式上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扶持下,城镇集体经济大力调整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涌现出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了一批新型行业。如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室内装饰等行业,在改革中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升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著名的海尔集团前身也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现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的跨国集团公司,他们生产的电冰箱、洗衣机已成为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经过改革开放,城镇集体经济得到了新的发展。据国家公布经济普查结果,2004年底,全国第二、三产业325万个企业,其中集体企业34.3万个,集体联营企业0.6万个,股份合作制企业10.7万个,三类企业合计45.7万个,占14%。其中,许多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后实现规模经营,成为当地经济支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原来是集体企业的春兰、东宝药业、宝硕集团等上市公司和上海新工联集团、上海华生化工、山西运城制版集团等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都发展成资产规模过10亿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新型集体企业。山西省长治壶关化工集团,从生产民用炸药的集体企业,发展成有11个分公司、2000多名员工的集团公司,他们从走共同富裕道路出发,先后把全县18户困难集体企业全部兼并进来,妥善安置了职工,目前该集团已成为亚洲第三大民用炸药生产企业,最近又开发了支农项目,组建了九寨乳业厂,2006年集团销售额3亿多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其中利润500万元,当年上缴的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2%。事实表明,城镇集体经济已经初步走上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成功之路,改革发展中的城镇集体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五、城镇集体经济培育了一大批人才,领军人物脱颖而出
城镇集体企业产品成千上万,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相连,在多年的实践中磨练了一大批生产经营人才,企业改革改制为这些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用武之地。浙江省一大批企业经营者都是来自集体企业干部职工。青岛海尔集团一把手张瑞敏,把一个集体企业小厂发展成世界知名品牌的家电生产集团公司。山西运城制版集团,前身是生产工艺美术品的小厂,1984年转为制版企业,现为集团董事长的刘克礼,原为运城联社的科长,来到企业以后,带领职工深化企业改革,1997年将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产权明晰的混合所有制,集团现有总资产20多亿元,生产能力和规模居世界同行业之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随着手工业和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脱颖而出,到2006年,我国政府共组织评授了工艺美术大师365名,高级工艺师3025名,这些人员大多来自轻工、文化行业和城乡集体企业,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建国60年,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城镇集体经济仍将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新格局”,“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以明晰产权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加快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要在认识上与中央保持一致,重视和支持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把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在政策扶持上,着力解决企业的困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强化宏观管理部门的职能,发挥行业指导服务的作用。在舆论宣传上,大力宣扬城镇集体经济的成就、贡献和作用,为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中国特色城镇集体经济必将得到健康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我国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轻联办公室)
——新中国60年城镇集体经济回顾与展望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 步正发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巩固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满足城乡市场需求,支援大工业发展,服务“三农”,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出口创汇,特别是安置社会就业,促进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推进手工业合作化,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仅用三年时间,就把国民经济恢复到旧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为了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实现了手工业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的深刻变革。手工业合作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1957年,手工业合作社(组)达到10.64万个,从业人员达到491.9万人,当年手工业产值达到137.6亿元,比1956年增长17.6%,占全国工业的19.55%,合作社社员劳动生产率比个体手工业户高85%。国家“一五”计划期间,集体工业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3.76%,到1957年集体工业总量137.6亿元,占全国工业总量的19.55%,显示了“组织起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集体经济一直是仅次于国有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力量,为增强各级政府财力做出重要贡献。据1978至2000年的22年间的初步统计,仅轻工集体经济实现利税1461.8亿元,其中上缴国家1116.3亿元,占76.4%。从全国工业普查公布的结果看,2001年,集体、集体联营、股份合作三类企业实现利税967亿元,其中上缴税金439亿元,利润528亿元。多年来,城镇集体企业已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主力,在占全国出口创汇近三分之一的轻工系统中,城镇集体企业占到三分之二。据海关统计,2005年皮革、家具、家电、五金、文教、工艺美术等11个以集体企业为主发展起来的轻工行业,出口创汇1469.5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出口总额的19.3%。在地方经济发展中,集体企业始终是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力量,为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建立和支撑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满足城乡市场需求,为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城镇集体经济是民本经济,大多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点多面广,具有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的特点,是“资金自己筹集、原料自己寻找、市场自己开发”,较早进入市场的经济群体。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困难和商品紧缺的年代,集体企业发挥贴近市场、自主经营、船小好调头、机制灵活的优势,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城镇集体企业通过互助合作,五六十年代对工艺美术、服装、家具、五金、皮革等传统手工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七十年代加快了新兴的塑料制品和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八十年代为家电、室内装饰行业的崛起投入了急需的资金,不仅为人民新的生活需求提供了产品,而且为汽车、住房、通讯、国防、三农等行业进行了配套、服务。目前,城镇集体企业的产品涉及几十个行业、上万种产品,大多是最终消费品,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随着集体企业的开拓创新和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节约型、智能型、环保型新技术、新产品得到较快发展,同时,还发展了一批餐饮、商贸、旅游、房地产、科技开发、教育、咨询服务等第三产业,为方便居民生活,满足群众需求,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手工业和工艺美术产品,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传统文化,是集体经济的传统行业,经过改革开放得到恢复和新的发展。据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显示,2006年底工艺美术工业企业3.49万个,从业人员245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605亿元。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不仅美化环境,提升了人们生活品位和质量,而且使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集体企业,改革使老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挖掘了许多已经失传的民乐产品,其中多种产品水平得到新的提升,还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的展示,弘扬了中华文化。众多的中小集体企业不断探索“专、特、新、精”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广西博白县编制工艺品、陆川县铁锅、荔浦县衣架、宾阳县小五金等四个特色地区经济,2007年底,有企业1576个,从业人员25.52万人,实现销售额34.33亿元,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几十年来,城镇集体经济在满足市场需求中得到了发展。虽然60年代由于“左”的思潮和文化大革命”影响,集体工业缓慢发展,粉碎“四人帮”后得到了较快发展,1977年集体工业总量742.9亿元,占全国工业的19.92%。改革开放,给城镇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焕发了新的青春。改革开放20年的1998年,集体工业总产值1318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9.41%。进入新世纪以后,集体经济改革发展为多种实现形式,2004年集体经济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2%。可见,集体经济不仅成为我国保障供给、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生力军,而且为建立我国相对独立、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发挥集体企业优势,扩大劳动就业,促进了社会安定和和谐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就业一直压力很大。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使人民安居乐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功绩。城镇集体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点多面广,涉及各行各业,在我国几次就业压力较大的时期,都成为扩大社会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如建国初期开展手工业合作化,解决大批失业工人的就业;60年代组织街道工业,解决社会闲散人员的上岗就业;70年代末安置回城知青和职工子女就业,以及近十几年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集体企业都是吸纳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和主力军。从1978年到1982年5年间,全国城镇集体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1237.9万人,占城镇安置就业人数的32.3%。当时邓小平同志曾经赞扬:“搞集体所有制,解决就业问题,……这是用经济政策来解决政治问题。”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城镇集体企业就业人数已达3600多万人。经过近十几年的改革改制,虽然集体企业有很大的变化,非公经济也容纳了大量就业人员,但集体经济仍然是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结果看,2004年末,在全国工业企业中,集体职工(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集体联营企业)957.3万人,占工业总数的9.9%;在建筑业企业中,集体职工434.23万人;在批零贸易企业中,集体职工175.6万人;在住宿餐饮业企业中,集体职工42.3万人。上述4个行业,集体职工1609.43万人。如果再加上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中有集体经济成分的企业,安置社会就业人数是更多的。许多城镇集体企业还通过主业,拉动了社会劳动力就业。城镇集体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使劳动者有了工作岗位和稳定增长的收入。许多企业经过改革,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建立了平等合作的劳动关系和以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按国家规定企业职工进入了社保体系,职工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深化改革,城镇集体经济初步走上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路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企业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是企业产权归属实现了明晰化。现在70%以上的企业经过改革,已改革成为资产职工个人所有、企业集体占有的,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从企业资本结构看,有职工个人股、集体股、社会法人股;从资产形态看,有以现金、实物表现的有形资产,也有以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折股的无形资产;从分配制度看,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如长春灯泡电线有限公司,是由1956年的鞋带合作社发展起来的。改革中,他们一直坚持职工全员持股,总经理仅占1.2%的股份。他们坚持民主管理,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职工心齐气旺,企业后劲很足,现已成为有名的汽车线束配套厂,为国内外很多高档汽车配套,是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
二是在企业组织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目前城镇集体经济主要有以下新的实现形式: 1、集体资本共同共有的企业,包括联合经济组织全额投资兴办的集体企业;2、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这类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职工与企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发挥企业内在潜力,促进企业较快发展。如武汉市工程塑料有限公司,集体股占38%,职工股占40%,经营者股占22%。他们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的新型聚四氟产品,已用于“神五”、“神六”、“嫦娥一号”,为航天航空工业配套做出重要贡献,多次得到中央军委和航天部门表扬。3、以集体资产、职工资产参、控股与国有、私人资产共同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力量发展生产、服务社会,出现了许多成效显著的企业。如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7年的创业发展,从一个街道集体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成为“中国变压器行业第一股”。他们的产销量、净利润、人均利润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4、集体资本参、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这类企业,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吸纳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与管理,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使企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如天津市美术颜料厂,是1956年成立的集体企业,先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后又与英国企业合资成立了柯雅美术颜料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已达到2亿元以上。5、劳动群众新办的合作社企业。这类企业,把弱势群体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创造了工作岗位。如上海市退休干部王翠玉创办的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对1.5万名上海城乡下岗女工、失地农民、外来媳妇进行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组织新办了17个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使上千名弱势妇女有了工作和收入。湖北黄冈地区上万名妇女搞“挑花”工艺品生产,年销售收入达1亿多元。这些形式适应了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的需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集体企业吸纳了社会资本加快发展,同时集体资本也扩展到各类所有制经济中,到2004年底,集体资本已有41%分布在各类混合所有制中,对增强公有制的控制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企业管理机制有了新突破。城镇集体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由上级计划安排变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安排;用人上由上级委派和分配变为企业自主选择;分配上由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企业发展上由依靠上级投资变为企业通过市场筹集资金,加快了发展。所有这一切,使新型的集体企业充满了活力和发展潜力。
四是在发展方式上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扶持下,城镇集体经济大力调整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涌现出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了一批新型行业。如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室内装饰等行业,在改革中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升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著名的海尔集团前身也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现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的跨国集团公司,他们生产的电冰箱、洗衣机已成为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经过改革开放,城镇集体经济得到了新的发展。据国家公布经济普查结果,2004年底,全国第二、三产业325万个企业,其中集体企业34.3万个,集体联营企业0.6万个,股份合作制企业10.7万个,三类企业合计45.7万个,占14%。其中,许多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后实现规模经营,成为当地经济支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原来是集体企业的春兰、东宝药业、宝硕集团等上市公司和上海新工联集团、上海华生化工、山西运城制版集团等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都发展成资产规模过10亿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新型集体企业。山西省长治壶关化工集团,从生产民用炸药的集体企业,发展成有11个分公司、2000多名员工的集团公司,他们从走共同富裕道路出发,先后把全县18户困难集体企业全部兼并进来,妥善安置了职工,目前该集团已成为亚洲第三大民用炸药生产企业,最近又开发了支农项目,组建了九寨乳业厂,2006年集团销售额3亿多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其中利润500万元,当年上缴的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2%。事实表明,城镇集体经济已经初步走上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成功之路,改革发展中的城镇集体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五、城镇集体经济培育了一大批人才,领军人物脱颖而出
城镇集体企业产品成千上万,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相连,在多年的实践中磨练了一大批生产经营人才,企业改革改制为这些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用武之地。浙江省一大批企业经营者都是来自集体企业干部职工。青岛海尔集团一把手张瑞敏,把一个集体企业小厂发展成世界知名品牌的家电生产集团公司。山西运城制版集团,前身是生产工艺美术品的小厂,1984年转为制版企业,现为集团董事长的刘克礼,原为运城联社的科长,来到企业以后,带领职工深化企业改革,1997年将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产权明晰的混合所有制,集团现有总资产20多亿元,生产能力和规模居世界同行业之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随着手工业和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脱颖而出,到2006年,我国政府共组织评授了工艺美术大师365名,高级工艺师3025名,这些人员大多来自轻工、文化行业和城乡集体企业,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建国60年,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城镇集体经济仍将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新格局”,“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以明晰产权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加快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要在认识上与中央保持一致,重视和支持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把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在政策扶持上,着力解决企业的困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强化宏观管理部门的职能,发挥行业指导服务的作用。在舆论宣传上,大力宣扬城镇集体经济的成就、贡献和作用,为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中国特色城镇集体经济必将得到健康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我国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轻联办公室)